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房地产融资多元化模式创新,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考察了我国房地产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深层影响;二是多元化融资存在政策障碍;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缺位,风险意识欠缺;四是房地产融资监管机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多元化融资模式的重要意义。而在进行房地产融资模式创新前,对国际上比较典型的房地产融资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房地产融资模式都是本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产物,并且都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着;
2、健全与活跃的市场是房地产融资健康发展的根本,推进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实际上就是要促进房地产融资的市场化;
3、充分的市场信息是房地产融资健康发展的关键;
4、完善的监管机制是房地产融资健康发展的保障,完全自由的市场是混乱无序的市场,适当的监管才能彰显市场的优越;
5、发展直接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是房地产融资变革的趋势。
另外,政府的参与在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建设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设计了一个较为科学而完善的房地产多元化融资模式:即建立在市场机制驱动的基础上,定位于以英美式的市场融资体系为主体,兼容吸收日德式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融资制度的合理内核,构建起银行信贷融资和证券市场融资协调发展,财政融资为有效补充的综合房地产融资制度。然而,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目标模式而已,它撇开了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种种限制和束缚,抽象掉了具体路径的依赖和惯性,超越了实际工作中的障碍和歧途。因此,为了使这一模式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设计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改革。主要包括:制定和完善房地产产业政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素质,重构融资制度微观基础;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政策,创造良好的房地产投融资法律环境;搞好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信息供给;建立科学的信贷决策机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房地产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机制;重塑房地产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房地产融资监管。
最后,分析了房地产融资多元化的渐进性特征。一方面,由于改革带有很强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而中国又缺少自己的先验性理论指导和完善的制度环境,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各个部门主体的利益博弈,使得多元化之路会比较漫长。因此,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不能走急功近利的路子,而要走一条有步骤有条理的渐进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