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两个草坪型紫羊茅(Festuca rubra L.)品种,设定室内和室外实验,结合遮荫与未遮荫两种生境条件,通过测定草坪型紫羊茅夏季休眠发生前后其植株体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的变化,分析紫羊茅夏季发生休眠的诱因,为寻找解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发现,2005年紫羊茅两品种在遮荫情况下均未发生休眠,而在未遮荫环境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眠现象。品种派尼自6月30日开始进入休眠,至7月15日休眠基本结束;品种佛罗伦萨自7月5日开始发生休眠,至7月10日休眠基本结束。2006年两种生境条件下均未出现明显休眠现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休眠程度不同的紫羊茅,在休眠发生前植株水分含量降低,同时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现象。在高温情况下两品种SOD及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现象。品种间水分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上述变化的发生是伴随着本地区高温、低湿现象而出现的一种规律性变化,随后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据此推测草坪型紫羊茅发生夏季休眠主要是由夏季高温、干旱等环境因子胁迫造成的,且发生夏季休眠的程度因品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