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与现实之间—“看”的方式:绘画真实和视觉真实——新具象绘画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字,婴儿离开母体后无意识被动的进行着这个行为,直至经过岁月沧桑百年洗礼后闭上双眼,看才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它的使命。“看”的熟悉是因为它始终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每一刻,“看”的陌生也是因为“熟悉”,一个理所当然的行为往往被无意识的忽视了。伴随着“看”是“真实”,“真实”是艺术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在绘画创作,电影制作还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因素。写实绘画中的“真实”原意是一种客观视觉效果,包括合理的透视关系,空间远近以及恰当的人物与背景的比例关系。印象派则因为“看”的影响带来了“真实”感性的一面,个体感受开始成为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的新具象艺术家将矛头直接指向抽象表现主义与色域绘画等追求艺术绝对主观远离生活现实的流派,主张不能将绘画中的“真实”与视觉真实完全割裂开来,让绘画成为一个完全主观性的作品。艺术要面向生活,保持与传统的联系,才能使艺术回归到现实的世界来,才能注意到绘画真实与视觉真实相互交融的特点。随着现代思潮冲击,写实风格的绘画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声誉卓著写实能力非凡的大家,如英国的佛罗伊德,以及个性独树一帜的贾克梅蒂,他们在作品中呈现出了包括个人意识和情感在内的另一种“真实”,提出了一个“看”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理解、思考和推榷,同样对“真实”有一个重新思考也是对传统写实绘画的一种理解和发扬,极为有益。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武氏祠中的历史故事画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的基础上,以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按照儒家“忠孝节义”的标准对历史故事画像进行考察
对艺术象征的研究历时久远,亦有不同的角度。有从解释学、符号学出发,有依据于精神分析方法,有从图像学,或从人类学或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阐释。这些研究或从作者出发,或从读者出
期刊
个人形象设计是出现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一个新景观,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设计艺术学与美学理论上却较少得到关注。本文旨在从设计艺术学与后现代美学视野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