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人类消费取向的转变,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深深地融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放眼世界,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体——文化产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燎原之势,其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当今已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文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充分地结合到了一起。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各省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直辖市,重庆如何把握历史机遇,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点,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实现21世纪的城乡大同发展是值得倍加关注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力求在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理论探讨、发展模式设计、机制构建以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创新。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引起人们对统筹城乡文化产业的重视,推动相关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在实践上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问题,彻底纠正城乡差别发展的旧模式,全面推进城乡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一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全面阐述了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及讲行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其次,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典型的对比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其中不足,从而为确定重庆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重庆城乡文化产业二元结构问题及成因,分析统筹城乡文化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的互动机理。运用规范分析方法设计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原则,分析其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总的战略思路,为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重点构建了重庆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分区策略及对策措施,希望为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一、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共10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导言及本文相关基本理论综述,包括第1章、第2章,主要内容是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模式理论、产业发展模式理论和文化产业发展评估模型等文献回顾,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即第3章,是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城乡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概括总结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为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实践基础。第三部分是重庆市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评估,包括第4、5章,主要对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差异问题、不协调问题做一个总体性的介绍和评价,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影响因子分析和机理分析,对影响重庆城市创意类文化产业和乡村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因素、条件进行了评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第6、7、8章,针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差异问题提出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路径,致力于探讨一个基于城乡统筹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模式,选择适合重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产业开发模式和分区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重点突破口;第9、10章是本文的结论性成果,包括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及本文待扩展的方面。二、论文的重要假设1、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城乡大同发展的重要途径;3、城市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产业是相互影响的统一体;4、城乡文化产业可以同时开发。三、论文的基本结论本文坚持以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为主题,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运用区域经济学和文化产业学的一般原理,结合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分析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及其城乡失衡问题出发,揭示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而提出统筹发展的路径、模式、分区策略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议。1、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正向相关性。经济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反作用。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通过一定的内在机理使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构成一个互动、互助的良性循环系统。2、重庆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极大地阻碍了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重庆城乡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发展政策、民间文化投资、居民收入增长、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二元”特征,无法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要求。3、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重庆市各区县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定量分析了城镇化水平与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文化发展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结果。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主因就是困扰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相关的不合理制度安排。4.发展城市与乡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个性化文化产业是重庆地区最终实现城乡大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城市、大农村”格局,重庆文化产业发展不能简单重复西方或者国内其它地区的路,而是应该借重庆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养壮瘦马”——大力推进基于都市创意型文化产业,“锻造快车”——培育根值大农村文化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形成一种有如“壮马加快车”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道路。5.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模式和策略。在对重庆发展文化产业资源、条件分析基础上,依据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设计,提出重庆发展城乡文化产业的通体模式,即城市带动、农村联动相结合,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城乡互动型统筹发展模式,并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进集团+基地+乡村城乡集聚发展新模式。根据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城乡结构特点,提出了分区发展策略和实施途径:在“一小时经济圈”重点发展都市创意型文化产业,在重庆“两翼”地区重点发展农村资源型特色文化产业,进而提出了政策和对策建议。四、论文的创新之处1、选题视角有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对城乡文化产业间的关系探讨更少。而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新的战略思想和总体发展思路,本身也需要作创新性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对重庆城乡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对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互动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学、文化产业学和区域模式理论等,为我国的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2、本论文试图在研究思路上创新。本文坚持以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为主题,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运用区域经济学和文化产业学的一般原理,结合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分析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及其城乡失衡的程度、性质和原因出发,揭示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然后提出统筹发展的路径、模式、分区策略,提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含义和措施建议。3.理论观点上有一定创新。针对重庆城乡包括文化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和不协调,提出同时发展城市与乡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个性化文化产业,城乡互补、城乡互动,最终实现城乡文化大同发展道路。设计了一个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即重庆地区在城乡既统又分的框架下,实行城市带动与农村联动相结合、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在对重庆发展文化产业现实条件分析基础上,依据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设计,提出具体的分区模式和策略:一小时经济圈重点发展创意类文化产业,两翼地区重点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此外,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体系,即与重庆发展城市与乡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个性化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大同发展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本文提出了一个包括政府引导、市场培育、主体打造、要素支持、园区建设,以及集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本文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1)由于有关数据采集的困难,影响了本文对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运用评价体系对重庆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2)对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联、互动尚未做进一步的展开。(3)对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保障机制特别是法制建设还需补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