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期刊肩负着传播与传递科学技术信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发表科技专家、学者高水平科技成果,开拓与繁荣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全面、定量调查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办刊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期刊质量及管理体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建议。 结论: (一) 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方面 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有良好的政治质量,坚持科技期刊为科技服务。 编辑质量及印装质量一般,在执行规范化、标准化、文字加工、差错率方面质量一般,封页装帧设计方面有待改进。 学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率较低;年投用稿量偏少;有影响力的栏目甚少;57种科技期刊所刊论文均附英文摘要、关键词;57种科技期刊中有12种为英文版。 制约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提高的前5位因素为:办刊方向和宗旨、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入选率。 (二) 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管理体制方面 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对下属期刊的重视程度不够,性质认定模糊。 大部分主办单位领导对期刊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对科技期刊级别认定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57位主编中有31人无培训合格证,副主编持证上岗率更低。 编辑队伍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结构及良好的学历素养和外部条件,但编辑人员数不足;编辑部不能满足编辑外出学习、培训的需求;编辑部普遍没有规范的竞聘、激励机制,编辑人员危机感不强。 制约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完善的前5位因素为:期刊编辑部拥有自主权(人、财、物等)、编辑部领导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主办单位领导重视程度、期刊编辑部性质认定情况、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状况。 建议: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期刊政治质量;练好内功,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如发挥编委会作用、提高影响因子和基金论文比、强化品牌意识、增强特色栏目的吸引力、增加英文信息量等);认清差距,提升科技期刊的编校和印装质量。 实施科技期刊的机构调整;解决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自主权问题;抓好编辑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职责,真正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实现期刊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