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我国述情障碍护理研究现状。2.探讨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述情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3.构建一套科学的、针对养老机构述情障碍老年人的团体认知干预方案。4.评价团体认知干预方案对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述情障碍的效果。方法:1.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和CINAHL数据库上系统搜索从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所有关于我国述情障碍护理的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2.2017年1月—4月,便利抽取216名居住于太原市6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Barthel Index,BI)进行调查。3.2017年5月—8月,运用Delphi法,选取15位符合标准专家进行团体认知干预方案的构建。4.2017年9月—12月,便利选取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70名符合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居住于小店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为试验组(35例),万柏林区则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组则采用团体认知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老年人常规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周。运用TAS-20和BI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评价实施效果。结果1.共纳入84篇文献,研究地区集中于中、东部,缺乏基金支持。研究类型多为描述性研究(59.52%,50/84),研究主题以述情障碍症状与心身症状及疾病的相关性调查(48.84%,41/84)为主。研究对象以慢性病患者居多(23.81%,20/84)。纳入的23项临床实验中,最为常见的护理干预形式为团体心理辅导(26.09%,6/23)和领悟社会支持(17.39%,4/23),效果评价指标主要为患者功能指标(78.26%,18/23)、临床结果指标(21.74%,5/23)。2.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发生率为31.01%,总分为(57.03±5.51)分,主要表现为外向型思维和识别情感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历、月收入、患病数量、日常活动能力、入住机构时间、参加集体活动频率和亲友探望频率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婚姻状态、子女数、有无医保、服药种类、机构性质、居住环境和兴趣爱好数量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数量、日常活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频率和亲友探望频率是影响其述情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3.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5,干预措施重要性赋值为4.00~4.47,变异系数为0.14~0.22。最终确定包括3个模块、8个活动主题和12项护理措施的团体认知干预方案。4.干预前,两组在TAS-20得分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TAS-20在情感识别障碍维度、外向型思维维度和总体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两组在BI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我国研究述情障碍护理的文献数量不多且总体质量偏低。应丰富研究方法,研究地点从医院扩展到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加大对特殊人群和专科疾病护理的重点研究,探索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多维度护理模式。2.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程度较严重,影响因素复杂。护理人员应基于综合评估,从提高老年人的情感认知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角度,构建述情障碍的干预方案。3.养老机构老年人述情障碍团体认知干预方案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4.团体认知干预方案能够减轻述情障碍对老年人的不良影响,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述情障碍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