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法律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然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所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其培养亟待研究和解决,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初衷。本论文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接着阐述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具有层次性、矛盾性、不平衡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然后透彻地剖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即法律认知程度不高,法律情感淡薄和法律信仰缺失,造成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大学生个人因素。在深入探求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重点以及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要重点提高大学生的法治主体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社会整体法治环境、高校教育的培养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社会应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的建设。高校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加强教育制度改革,重视大学生道德思想、心理健康等。除此之外,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和胡锦涛书记的讲话为理论依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及资料,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期冀为相关部门、学生工作者及广大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