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以“写意性”为切入点,对新时期探索戏剧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探讨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凸显探索戏剧在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上对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贡献。论文在梳理话剧与戏曲“写意性”关系的基础上从戏剧观与话剧创作两方面论述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20世纪80年代话剧遭遇危机引发“戏剧观大讨论”,崇尚“写意”成为剧界发展的新趋势,尤其体现在推崇“写意戏剧观”和重视舞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写意性”为切入点,对新时期探索戏剧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探讨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凸显探索戏剧在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上对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贡献。论文在梳理话剧与戏曲“写意性”关系的基础上从戏剧观与话剧创作两方面论述新时期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20世纪80年代话剧遭遇危机引发“戏剧观大讨论”,崇尚“写意”成为剧界发展的新趋势,尤其体现在推崇“写意戏剧观”和重视舞台假定性两方面。话剧打破了日益僵化的固有模式,涌现出一批或超越写实的舞台表现形式、或大量运用荒诞象征手法的写意话剧,“离形得似”的整体大写意效果是写意话剧的主要审美追求。过分强调“假定性”“写意性”导致话剧陷入“玩形式”的危机,新时期话剧走向再度成为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在“表现美学”戏剧观影响下,新现实主义话剧将“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强调主体性与辩证性,促使新时期探索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趋于成熟。新现实主义话剧所呈现出的深广现实感与诗性艺术表现方式可被视为是探索戏剧对戏曲“写意性”的发展。通过对戏曲“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探索戏剧创造出表现与再现、体验和体现、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新型戏剧表现手法,并对话剧整体美学体系进行了重构,话剧由以往的“再现—写实”美学体系转向“写实与写意并存,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表现美学体系。论文从戏剧性、民族性、现代性三方面阐释话剧整体美学体系的转换与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深层联系,认为新时期探索戏剧所呈现出的对戏剧本体精神的回归、对民族立场的坚守以及积极汇入世界戏剧大潮的现代性意识等特征,是对创建现代民族话剧的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天保工程是一项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的社会政策,其目标是为了保障我国大江大河源头、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安全。而集体林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大产权制度改
1940年代中国现代新诗体建设呈现出两种走向:即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继续沿着五四新文学所开辟的自由体诗体之路做着优美的飞翔,即以现代化为主体不
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研创新团队这一组织形式,对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现代科技发展向综合化和整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需
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发展过程中存
近十年来,我国警务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各地具体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导致改革模式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其表现为两种总模式和六种分模式。这些模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
课堂小结是师生对一节课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发现后继问题,也是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恰当的课堂小结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将零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电线电缆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其质量问题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人们生活品质的高
电线电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输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和广大社会民众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最近两年出现的"问题电缆"事件,更加凸显电线电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乡村用地以及经济开发所需土地被纳入土地征用范围。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定位不再只是粮食安全,农业规模化生产等方面。2005年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