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RB恢复力双向耦合的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ppp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Bouc-Wen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滞回非线性特性,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非隔震与LRB隔震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两类模型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模态分析),提取结构动力特性矩阵。  为验证所提取的结构动力特性矩阵的正确性,编制了用于结构模态分析的MATLAB程序,并与ANSYS模态分析所得到的模态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软件计算得到的模态非常接近,验证了非隔震与隔震连续梁桥模型的正确性,从而验证了所提取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的正确性。对所提取的动力特性矩阵根据课题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自由度削减和矩阵整合,得到了最终的总体质量矩阵、总体刚度矩阵和总体阻尼矩阵。  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全桥离散系统单质点受力平衡方程,从而推导出了包含LRB贡献在内的全桥非线性动力方程。考虑到全桥动力方程的非线性,采用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求解LRB非线性滞回恢复力列向量,采用Newmark时间积分法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非线性动力方程,编制了用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MATLAB程序。  以三跨连续梁桥为算例,分析了三维与一维地震激励对结构地震响应及隔震率的不同影响;比较了是否考虑LRB恢复力双向耦合作用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不同影响;比较了LRB和RB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差异;通过改变LRB初始刚度、硬化比和屈服强度等来探讨LRB参数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桥墩与桥台处铅芯总屈服强度的比值来确定墩、台处LRB最优布置方案;通过调整墩截面积、墩高和场地类型、地震烈度来得出桥墩刚度和地震波特性对结构地震响应及隔震率的影响规律。  采用自编MATLAB程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激励可能对结构产生更大的地震响应;LRB与RB相比,前者能更好的控制梁体位移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不考虑LRB恢复力的双向耦合作用会较大的低估LRB自身位移;增加LRB初始刚度可以有效抑制梁体位移;增大LRB硬化比,梁体位移先减小后增大,其它关键部位的响应一直减小,故LRB存在最佳硬化比;增大LRB屈服强度,可以降低梁体位移,但会引起其它关键部位响应的增大,故LRB存在最优屈服强度;合理布置墩、台处的LRB,可以有效分配墩、台间的地震作用;桥墩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隔震率增加不明显;LRB隔震桥梁不适合修建在软土地基上;高烈度区发生地震时,易使LRB隔震桥梁产生过大梁体位移。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能力强、施工和制作方便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桥梁和大跨度空间等建筑物的受力体系中。同钢管桩结构相比较,由于
本文在S-Clip加强钢筋构造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对S-Clip构造配筋进行了理论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构造钢筋对角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克服了角部缺陷,在确保钢筋混凝土短柱
拱式转换层作为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具有空间布置灵活、自重轻、整体刚度强的特点。文献[38]采用北京迁安波(Ⅰ类场地),Taft波(Ⅱ类场地),Elcentro波(Ⅲ类场地),宁河天津波(Ⅳ类场地)四
装配式铰接空心板桥因其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可集中化和标准化生产等优点在中小跨径的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重型车与日俱增,人们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是C形冷弯薄壁型钢梁上铺压型钢板并在压型钢板上浇筑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细石混凝土)形成的新型组合楼盖。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这种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可靠保障和供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天然气和石油的广泛和大量利用,使得加强石油和天然气的战略储备势在
斜柱转换传力路径清晰、受力简单,并且相对于其他转换型式在转换位置处的质量刚度突变较小,可以减弱转换构件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斜柱转换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没
为了满足结构的使用功能,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对上、下部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转换结构形式多样,其中梁式转换结构运用的最为广泛。梁式转换结构具有传力路径明确、受
近几年,我国境内及周边地区频遇地震的影响,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更是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创。而从震后的调查之中我们也发现,建筑物较差的抗震能力是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物理力学性能优良的新型材料,具有高强、耐腐蚀、质量轻等优点,被认为是传统配筋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的一种有希望的替代材料,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土木工程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