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为汗腺细胞的条件,为汗腺修复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1.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鉴定取12.5~14.5胎龄的胎鼠去除头、尾、四肢后,剪碎组织块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即分离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3d后传代。采用2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胚鼠成纤维细胞2~4h后制备出胚胎干细胞的滋养层细胞。取BALB/C小鼠3.5d囊胚,接种于滋养层细胞上,培养5~6d后挑取胚胎干细胞集落,胰酶消化传代。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核型分析等对细胞进行鉴定。2.人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鉴定:取患者腹部全层皮肤,剪碎后胶原酶消化,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在清洁的、紫外线消毒的50×倒置显微镜下用40μl微量移液器吸取汗腺腺体于另一盛有Hank’s的培养皿中,待汗腺贴壁后,补加约2ml汗腺培养基继续培养,每隔2~3d换液,待汗腺细胞约80%融合后,按1:2传代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汗腺细胞内CK19和CEA的表达。3.诱导ES细胞的实验分组:条件培养基组为含30%汗腺细胞匀浆液的条件培养基诱导ES细胞4h后被去除,再加入诱导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为只加诱导培养基。两组细胞诱导14天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内CK19和CEA的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诱导后两组中表达CK19和CEA的阳性细胞率。
结果:1.ES细胞呈集落性生长;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具有正常核型。2.可见上皮细胞从腺体中爬出,呈多边形,持续分裂,在原来单层基础上继续生长为多层,如“铺路石”样,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汗腺为混合形态的上皮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条件培养基组细胞表达CK19和CEA均为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测,条件培养基组ESCs中CKl9阳性率为10.44%,CEA阳性率为6.33%,较对照组CK19阳性率1.38%,CEA阳性率1.49%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在体外培养的ES细胞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未分化潜能;2体外培养的汗腺细胞传代后CK19、CE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仍保持上皮细胞未分化标记;3.构建模拟胚胎期汗腺发生的细胞模型,模型反映了汗腺的发生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汗腺重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