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路由器中双向全桥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各种新能源陆续接入大电网系统,为了实现各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大电网的互联,提出了一种能源管理设备,即能源路由器,可以将各种形式的能源集中管理,将能源的转换与存储功能合为一体。双向直流变换器是其中直流变换的关键部分,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关乎整个系统的安全。本文主要对能源路由器中的双向全桥变换器进行研究与设计。本文首先由传统单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延伸到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对比分析了各个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最终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为能源路由器中直流变换的基本拓扑。接着分析了在移向控制工作模式下,双向直流变换器功率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时的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各个工作模态下系统中的关键电气量。推导出功率与驱动信号的移相角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电压与驱动信号的移相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了变换器实现软开关的条件。随后建立了变换器状态空间数学模型,以确定变换器的稳态工作点。随后建立了变换器的小信号分析模型,以改进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据此设计了基于移相控制原理的电压闭环策略。针对变换器启动过程中出现的冲击电流,提出了基于动态脉宽调制的启动策略,可有效避免启动过程中出现的冲击电流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在实际实验中,同一半桥的桥臂上两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存在死区时间,这样会造成移相角度的偏差,影响控制精度,本文分析了死区时间在具体工况下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了双向直流变换系统的仿真模型,而且对变换器样机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和选型,具体包括两侧直流电容和功率开关器件的选型、功率电感和高频变压器的的设计;系统控制部分,完成以DSP+CPLD为核心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证明了系统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无法忽视的现实,这一难题的出现极大地挑战了人类的智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服务,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随着养老机构越来越向专业化、人性化、品质化发展,康复景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不断得到关注和认可。康复景观从最初理论阐述、科普宣传转向对作用机制与构建体系更深层次的研究。上海作为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养老机构经历了
电能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能源,保证电能质量、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电力系统失稳会导致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因此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电力系统互联导致电网结构广域化和复杂化,依靠局部反馈信息的传统通信方式不再适应于现代电力系统,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广域信息需要借助于开放式的通信网络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互联电力系统的全局控制。然而,基于此类网
伴随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行业迎来大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体系也日趋完善。然而,由于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以及生活中的意外等问题的存在,爆炸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主要是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爆炸冲击波和预制破片复合作用下的损伤特征及规律。基于本文有限元模型,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
结构健康监测是确定、跟踪结构完整性和评估结构损伤性质的研究,对结构初始状态进行系统识别分析并长期监测,可以更好的评估结构健康状态。结构的监测系统应建立在自动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监测环境荷载作用、结构整体变形等来把握结构工作状态,并通过监测结构在超常荷载前后的响应来推断结构特性的变化,进而探测和评价结构的损伤。长期的结构健康监测可以发现结构随服役时间增长而产生的退化等。本文以在中国地震频发区云南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和科学技术在稳步发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重要。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即用电设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得电能,与传统有线供电方式相比,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更安全、更便捷。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与电磁波传输方式相比,其不易受传输过程中障碍物的影响;与电磁感应式传输方式相比,其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意义重
GFRP筋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将其用于混凝土结构中代替钢筋可有助解决由于钢筋腐蚀造成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但是GFRP筋为线弹性材料,无塑性耗能,导致GFRP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捏缩,延性和耗能能力较低。橡胶混凝土是将橡胶颗粒作为骨料加入到混凝土中制得的一种节能环保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延性及耗能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将橡胶混凝土和GFRP筋相结合,形成GFRP筋橡胶混凝土柱,则有望改善
随着社会对汽车节能降耗的日益重视,能够提高乘客安全性的轻量化汽车车身对于现代车辆越来越重要。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合金是实现轻量化车身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今高强钢的最高强度已达2GPa,但是当高强钢的强度大于1500MPa时,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成形需求,只能采用热成形。本文研究的0.15C-7Mn中锰钢采用传统的热冲压工艺后最高强度可达1800MPa,但是延伸率只有不到5%,且工艺窗口窄,难以
控轧控冷是高钢级管线钢开发生产的重要工艺技术,其控制轧制主要在奥氏体完全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进行,目的是细化奥氏体晶粒,并引入足够多的位错及缺陷,为后续的相变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为了实现控制轧制的目的,通常管线钢粗轧后需要摆钢待温,因此导致了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提高生产效率,在粗轧后增设快速冷却系统进行中间坯冷却,是有效的工艺解决途径。但目前国内对基于热连轧产线上高钢级管线钢中间坯冷却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一带一路的提出加快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同时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北印度洋海域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海上能源丰富,开发和利用海上能源可以满足过往船只和邻近国家的能源需求,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有促进作用。首先,采用ERA-interim风场数据对北印度洋海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计算,包括年平均风速、可利用风速、风能能流密度、风能能
汽油机复合燃烧(SI-CAI)能够有效地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同时提高对稀释燃烧的控制能力,因此成为近年来内燃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汽油机大负荷出现的爆震或爆压超限等问题,仍然限制高稀释复合燃烧汽油机的运行范围。因此,本研究从整体燃烧放热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基于大负荷工况下对高稀释复合燃烧中的混合气活性分布状态以及缸内热状态调控,建立前期着火-火焰传播过程与火焰传播-后期自燃过程的调控机制,优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