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门新兴的领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外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因此字幕翻译研究在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近年来在引进片的字幕翻译中多采用归化策略,追求通俗化、口语化,活用网络热词、流行语以及古诗词,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这是对传统字幕翻译的颠覆和革新。这种“中国化”、“接地气”的翻译方式饱受争议,在赞赏声中自然也充斥着大量的批评。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字幕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最有效的向目标观众传达最相关的信息。目的论宣称目的决定手段,将此运用到字幕翻译中,即翻译目的决定字幕翻译的策略。具体说来,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主要由制片方的意图和目标文本接受者观众的期待共同决定。字幕翻译的目的和译员对原文的处理决定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并且影响整部电影的成功。译者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把上述理论应用于《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研究中可以看出,制片方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试图用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元素来争取票房,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来吸引中国观众。而中国观众则期待通过观赏此影片而达到娱乐放松的效果。制片方的意图和观众的期待共同决定了翻译的目的,即观众以最小的代价看懂字幕,了解故事情节,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欣赏影片的幽默和艺术性上。为了消除文化差异,拉进中国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实现商业目的,译者大量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频繁使用网络用语和社会热词,汉语中的俗语和古诗词等,为了中国观众更好的接受影片,译者采用了删减,增添,浓缩和反译等翻译技巧。她对《黑衣人3》字幕的处理可以通过目的论得到较好的解释。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回顾前沿在该领域做出的研究以及文献;第三章介绍字幕翻译的特点;第四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目的论;第五章以电影《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作为案例,从目的论的角度解释译者对字幕翻译的处理;第六章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