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出土的秦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文字使用的原貌,通过考查考释秦简中出现的异体字的使用情况及成因和沿革,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异体字的一个侧面,也能為我们丰富和完善汉字形体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了《睡虎地秦墓竹简》、《龙岗秦墓竹简》、《周家台秦简》為主要研究材料,对这些简中出现的异体字进行了穷尽性研究。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异体字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个字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参考各类工具书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争取对异体字的来源、形成的原因以及变化方式进行详尽的说明。同时,我们还将其与其他文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看出异体字出现的频率以及它的发展情况。本文主要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异体字的分类分析。我们研究秦简异体字,主要根据形体和结构的差别,把异体字分為以下七类:改换示音构件、改换表义构件、构件移位、增减构件、改换造字法、增减笔画、笔势变异。在对每个字的分析中,我们大致採用这样的结构方式。首先,通过《说文解字》、《玉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查看该字的字形演变情况;然后,从异体字形成的原因及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参考其他文献,看该异体字在其他文献中出现的情况。
第二,总结秦简异体字的特点。在对秦简异体字进行了分类和系统描写的基础之上,运用归纳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了其三个特征:书写任意性,部件位置不固定,异体的同化使得文字系统向简洁方向发展。
第三,总结秦简异体字的汉字的演变条例。异体并不是纯粹的随意性发挥,而是有着其内在规律性的。对这些规律进行总结,能使我们对秦简异体字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秦简的偏旁出现了明显的“偏旁同化”、“偏旁分化”、“偏旁混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