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56例RA患者的股骨(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和腰椎(腰椎2~4)部位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关节功能、X线分期并进行Sharp评分、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血沉(ESR)、血钙、磷、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N端骨钙素(N-MID)、25(OH)D3等指标。结果:56例患者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是21.43%,32.14%,46.43%,提示RA患者骨量丢失交明显;RA患者中OP组与非OP组比较在年龄(P<0.05),病程(P<0.05),β-CTX(P<0.05),25(OH)D3(P<0.05),功能分级(P<0.05)、X线分期及关节狭窄评分(P<0.01)、侵蚀评分(P<0.01)、Sharp评分(P<0.01)均具有显著差异,RA患者OP组与非OP组PLT、CRP、ESR、RF、CCP、AKA、Ca、P、PINP、N-MID及关节压痛和肿胀数、DSA28等指标比较无差异。RA患者中激素组与非激素组间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184,P=0.004,OR=5.492)。股骨与腰椎BMD比较显示激素组与非激素组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00),激素使用小剂量组OP发生较非小剂量组多(X~2=5.384,P=0.020,OR=5.625),激素长时间用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OP发生多(X~2=6.348,P=0.012,OR=6.800)。RA患者中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组与非非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组间引起OP的比较无差异(X~2=0.919,P=0.338)。结论:RA患者多部位骨量丢失较明显,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其BMD的降低和O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年龄、病程、β-CTX、25(OH)D、关节功能、X线分期、骨侵蚀和狭窄程度有关,与RA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激素有关,而与治疗过程中抗风湿病药物的应用无关,通过研究,建议确诊为RA的患者应进行BMD测量,同时测定骨代谢指标,以了解骨矿含量及骨代谢情况,在RA治疗过程中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