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结肠靶向微丸体外释药及体内分布动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用适当的方法,使药物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药物,运送到回盲肠部后释放药物而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一种给药系统。 5-氟尿嘧啶(5-FU)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抗肿瘤谱广,但不良反应大。本文所研究的5-FU结肠靶向微丸制剂,正是能够做到结肠定位释药,以期降低给药量,并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采用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对5-FU体外性质的检测,检测波长为265nm。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0.9999,日间日内差均小于5%,回收率(100±5)%. 实验对5-FU结肠靶向微丸制剂的体外性质进行了考察。微丸含药量为(44.62±0.16)%。在pH=1.0的盐酸中几乎不释放,在pH=6.8的磷酸缓冲液中,但溶出缓慢,四个小时后释放20%。而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1小时基本释放完毕。表明其释放具有pH依赖性,初步确定结肠环境最利于药物的释放。在模拟药物在胃肠道环境动态的实验中(即微丸依次在PH=1.0、PH=6.8、PH=7.4的缓冲液中各释放2小时),更进一步的表明了药物在胃液和小肠液中释放的非常少,总释放率不到2%,结肠为其主要释药部位。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FU结肠靶向微丸制剂的体内组织含量。选择单磷酸二氢钾缓冲液(c=0.01M)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65nm。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条件,可使药物、内标与杂质有较好的分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30。 为了研究此5-FU结肠靶向微丸制剂的组织分布,评价其定位释药特性,以市售5-氟尿嘧啶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应用该微丸剂后,药物于不同时间在大鼠的血浆、结肠、肝及肾中的浓度,求算其药动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静脉注射途径相比,药物在结肠的相对摄取率re值为2.41,并能在结肠部位保持较高浓度。 从体内外试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5-FU微丸制剂,确实具有的结肠定位释放的作用,并能在结肠部位保持较高浓度,是一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制剂[1,2]。
其他文献
前言 心肌细胞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Ca2+]i)的变化显著影响着L型钙电流。增高的[Ca2+]i对L型钙通道能够产生两个互为相反的自身反馈
盐酸青藤碱(SM)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临床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本文以SM为模型药物,根据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制备脉冲释放片,以达到择时治疗的目的。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SM的体外释放度考察、含量测定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在处方前研究中,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测得SM在水、0.1mol/L盐酸、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42.57、23.7
目的:研究布洛伪麻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和布洛芬在大鼠原代培养正常和损伤肝细胞中的代谢情况。 方法:1.将22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早晨一次空腹口服供试品(布洛伪麻分散片)或对照品(布洛伪麻片)4片(每片含布洛芬200mg和盐酸伪麻黄碱30mg)。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以萘普生、对硝基苯胺为内标,测定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用3P97程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