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黄岛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分为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根据本课题组在控释肥与保水剂上的研究结果,分别选取其中最佳试验处理,按照成本相同的原则进行组合设计,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单施复合肥62.3kg/667m2(处理CK)、保水剂1 kg/667m2与复合肥50 kg/667m2配施(处理T1)、保水剂1 kg/667m2与控释肥21.6 kg/667m2及复合肥21.6 kg/667m2配施(处理T2)、保水剂1 kg/667m2与控释肥38.2kg/667m2配施(处理T3)分别对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初步得出如下结果: 处理T1、T2及T3的小麦冬前分蘖数分别比对照CK高出6.03%、13.91%和8.81%。处理T2的花后主茎叶片数在所有处理中是最高的,T2的比对照CK的高出13.21%,又比T3的高出5.26%。处理T2与处理T3的形态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显著的高于处理CK。 CK、T1、T2和T3的胞间CO2浓度在花后0~7天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0%、3.8%、3.5%和3.7%,而各处理在花后21~28天的增加幅度分别为8.9%、9.1%、11.6%和11.4%。CK、T1、T2和T3的叶绿素SPAD在花后14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且其在花后7~14天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9.9%、17.4%、20.8%和18.6%。处理T2与处理CK的光合特性达差异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T2可以有效维持小麦花后旗叶中的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延缓小麦旗叶的衰老。处理T2与处理CK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处理 T2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使得土壤微生物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提高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能够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 处理T1的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比CK含量要高,处理T2籽粒蛋白含量最高,利于提升清蛋白,球蛋白,麦谷蛋白所占的比例。保水剂与控释肥及复合肥搭配施用的处理 T2的出粉率高,吸水率大而面团形成时间延长,但稳定时间缩短,软化度得到提升,湿面筋值升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成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肥与控释肥1:1配合施用,即每亩施用复合肥与缓释肥各21.6kg,并结合施用1kg保水剂的处理,可以通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