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方式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实践上来看,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性地位,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理论上来看,生产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理论界长期受斯大林关于生产方式理解的影响,对生产方式的含义,乃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误解,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建的生产方式理论一直不能正确地把握。应用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上来,造成了只重视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方式的现象,对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只治标不治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因此,正确理解生产方式理论对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及重要创新,意在为系统把握生产方式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之做出贡献。本文共分五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研究意义。生产方式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受苏联传统教科书的影响,学术界对生产方式理论存在着误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正本清源,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广泛的探讨。对此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回顾和总结对正确把握生产方式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价值。第二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历史过程。本章从纵向分析了建国以来重点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历程,按照历史顺序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归纳和分析。根据各阶段生产方式理论发展的特征,本章将建国以来生产方式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改革开放前的生产方式理论研究(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末期);二、改革开放初生产方式概念的重新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三、对生产方式范畴的深入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四、生产方式理论框架的初步建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五、生产方式理论的继续深化(本世纪初——至今)。第三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在第二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历史过程回顾的基础上,本章使用矛盾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方法和辩证否定等科学方法,从横向把握了我国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一、确认生产方式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二、科学探讨了生产方式的范畴;三、确立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四、建立与完善生产方式理沦框架。第四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代生产方式研究的重要创新。除了对生产方式基本理论的探讨除外,我国学术界还有部分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研究,本章介绍了我国学术界对现代生产方式(包括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征的研究成果。第五章,结语。本章系统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