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对老年失眠症患者与中青年失眠症患者的一般资枓、中医证型、体质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体质与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等,以期得出老年与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体质与证治特点,为临床失眠症的中医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参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随机调查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研究的老年失眠症患者和中青年失眠症患者各300名,通过自制《失眠患者体质及中医证治临床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王琦九种体质测评量表等测评工具,对失眠患者进行测评,采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睡眠质量、评价心理状况、辨析中医体质等,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涉及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布统计、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K-W检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1.在全部失眠症患者中,女性患者为多,共432例,占72.00%;脑力劳动患者为多,共396例,占66.00%;以慢性失眠症患者为多,共490例,占81.67%。2.失眠症主诉,老年人以寐浅易醒为主,共140例,占36.65%;中青年以入睡困难为主,共 1 85 例,占44.90%。3.抑郁、焦虑为老年与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主要伴随症状。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分分布研究中,老年组伴有焦虑或焦虑可能的有217例,占72.33%;中青年组伴有焦虑或焦虑可能的有240例,占80.00%,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伴有抑郁或抑郁可能的有227例,占75.67%;中青年组伴有抑郁或抑郁可能的有243例,占81.00%,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老年失眠症患者体质:气虚质80(26.67%)>阴虚质73(24.33%)>气郁质55(18.33%)>湿热质27(9.00%)>血瘀质23(7.67%)>阳虚质21(7.00%)>痰湿质16(5.33%)>特禀质4(1.33%)>平和质1(0.33%);证型:心脾两虚证87(29.00%)=阴虚火旺证87(29.00%)>痰热内扰证58(19.33%)>肝郁化火证42(14.00%)>心胆气虚证14(4.67%)>瘀扰心神证12(4.00%)。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密切相关,气虚质与心脾两虚证密切相关。老年失眠症患者中有兼夹病的频次为198,占66.00%,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多。中药使用频次居前20位的中药分别为:茯神(146)、酸枣仁(119)、茯苓(113)、炒白术(107)、首乌藤(106)、甘草(99)、当归(97)、远志(96)、珍珠母(95)、黄连(91)、柴胡(78)、合欢皮(77)、生地黄(75)、党参(73)、白芍(71)、黄芩(71)、川芎(67)、红枣(65)、丹参(64)、太子参(63),主要归心、脾经,多为滋阴清热、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品。多为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归脾汤、黄连温胆汤、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组方用药。5.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体质:气郁质93(31.00%)>气虚质53(17.67%)>阴虚质50(16.67%)>湿热质22(7.33%)=痰湿质22(7.33%)>阳虚质21(7.00%)>血瘀质20(6.67%>平和质10(3.33%)>特禀质9(3.00%);证型:肝郁化火证81(27.00%)>痰热内扰证66(22.00%)>心脾两虚证64(21.33%)>阴虚火旺证61(20.33%)>心胆气虚证20(6.67%)>瘀扰心神证8(2.67%)。气郁质与肝郁化火证密切相关。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中有兼夹病的频次为94,占31.33%,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中药使用频次居前20位的中药分别为:茯苓(140)、茯神(136)、柴胡(129)、酸枣仁(121)、丹参(117)、黄连(116)、合欢皮(112)、首乌藤(101)、珍珠母(99)、郁金(96)、远志(94)、当归(92)、党参(92)、炒白术(88)、甘草(87)、黄芩(86)、陈皮(76)、柏子仁(65)、黄精(61)、煅牡蛎(58),主要归心、肝经,多为清热疏肝、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品。多为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归脾汤等组方用药。6.在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开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与体质、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仅与中青年失眠症患者的证型相关,其他无明显相关性。把所有样本合在一起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与体质、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瘀质、瘀扰心神证的患者睡眠质量最差。结论:1.女性患者为多,脑力劳动患者为多,以慢性失眠为主。2.伴有焦虑、抑郁的老年与中青年失眠症患者均有70%以上,情志为重要致病因素。3.老年失眠症患者以阴虚质、气虚质为多,证型以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为多,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密切相关,气虚质与心脾两虚证密切相关。有兼夹病的患者占66.00%,以心脑血管疾病为多。中药主要归心、脾经,多为滋阴清热、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品。4.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以气郁质为多,证型以肝郁化火证为多,气郁质与肝郁化火证密切相关,有兼夹病的患者占31.33%,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中药主要归心、肝经,多为清热疏肝、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品。5.血瘀质、瘀扰心神证的患者睡眠质量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