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研发创新活动可以带动经济的内生增长。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研发活动对自身获得全新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全国宏观数据上看,我国的研发投入经费的绝对量指标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就微观个体来说,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比不上世界上的知名企业。提高研发意识、增强研发投入强度不仅要企业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关注企业研发活动中的痛点、出台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瞄准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政策,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相比,方向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近年来,政策优惠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但在落实工作中不足之处仍然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只有抓住问题之所在,才能进行更为高效的完善工作。本文则是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应进行研究,探求近年来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以及企业绩效的激励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容忽视,找出企业在申报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将更有助于政策的改进。本文将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不仅对加计扣除政策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还对我国研发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研发强度的对比,阐明我国现今研发经费投入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研笔者所在地区江苏省徐州市的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从而总结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过程中不足之处。实证分析中,笔者收集2016—2018年1,976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就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强度、专利数量与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问卷调查最终收到有效问卷278份,其中56.47%的样本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在享受政策的企业中,约65%的企业认为加计扣除政策确实起到了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约46.5%的企业认为该政策对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仅有20%左右的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做到对问卷中所列政策条款非常了解。部分问卷反映出财务人员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研发费用归集困难、对申请流程不明确、申报积极性不强、备案管理存在一定税务风险等问题。本文实证分析部分,笔者通过对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的翻阅,手工整理出企业是否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将政策因素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进行分行业、分地区的研究。本文在回归分析中考虑政策时滞性问题,将因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笔者在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后发现,2018年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数量相比2016年有明显的增加。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区分行业和地区的情况下,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盈利能力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进行不同行业的分样本回归时发现,政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盈利能力的影响显著,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但对高技术企业的研发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加计扣除政策对非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作用影响显著,但对非高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对于非高技术企业来说,现阶段加计扣除政策并没有促使非高技术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在进行不同地区的分样本回归中,笔者发现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联,各地区受政策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本文在研究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东部与西部地区回归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中部与东北地区不显著;研究政策对研发产出的影响中,仅有东北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地区主要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不同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研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中,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企业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并显示为正相关关系,仅有西部地区回归系数为负。由此可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各地区的差异比较明显,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根据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结果,笔者指出现阶段加计扣除政策在制定、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找到政策的优化建议,从政府部门、企业自身两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政企两方提供参考建议,尽最大可能提升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