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POF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建立自身免疫性POF动物模型,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POF模型小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的诊断的研究:52例卵巢早衰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组,20例其他原因不孕症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查血清抗核抗体,抗卵巢组织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补体C3,C4含量及抗透明带抗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的建立:取近交系雌性小鼠(C57BL/6J),鼠龄7-9周130只,分别为模型组1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各组小鼠均于双后脚掌掌心处进行皮下注射。模型组注射CFA—pZP3混合液0.1毫升,其中包含CFA:0.05毫升,pZP3:72.225ug;空白对照组注射三蒸水0.1毫升。建模观察指标为①各组小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性周期的改变;②采用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抗透明带抗体的浓度;③光学显微镜检查各组小鼠卵巢组织学改变:以生长卵泡所占比例表示卵巢萎缩受损程度;④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D45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判断其自身免疫性卵巢炎严重程度。模型组随机选择10只小鼠与空白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评估建模是否成功。小鼠的研究:以出现明显性周期紊乱为标准,选择建模成功的自身免疫性POF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模型对照组同期每日腹腔注射三蒸水0.05ml,其余三组分别给以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加雄激素联合治疗三个性周期,以上述建模指标进行检测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判断其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部分:研究组ANA,AOAb,ds-DNA,A-TG阳性率及抗透明带抗体浓度分别为38.5%,40.4%,35.5%,44.2%和110.42±10.38pg/ml,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CA、免疫球蛋白IgM、补体C3异常率较高,分别28.8%、23.1%和2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E,补体C4异常率较低分别为5.8%,1.9%,1.9%,3.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第二部分:模型组小鼠80%表现为性周期紊乱,血清抗透明带抗体平均浓度高达17.55±3.52(ng/ml),生长卵泡比例低达22.44±5.88(%),出现自身免疫性卵巢炎,即CD45阳性细胞浸润的小鼠比例为90%,上述指标均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三部分:①性周期正常者糖皮质激素组60%,雄激素组70%,联合治疗组65%,模型对照组仅10%。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三个治疗组进行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皮质激素组、雄激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血清抗透明带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ng/ml)21.18±6.72,16.12±4.64和18.32±5.28,与模型对照组(32.61±8.77)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糖皮质激素组明显高于与雄激素组,P<0.01。糖皮质激素组与联合治疗组、雄激素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糖皮质激素组、雄激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小鼠组织学检查生长卵泡比例分别为(%)36.8±8.00,37.5±6.06和30.71±4.36,与模型对照组(25.72±5.31)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糖皮质激素组与雄激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组与联合组、雄激素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④各组出现自身免疫性卵巢炎,即CD45阳性细胞浸润的小鼠比例分别为糖皮质激素组25%,雄激素组30%,联合治疗组50%,均与模型对照组90%存在显著差异,P<0.01。三个治疗组进行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卵巢早衰患者存在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ANA,AOAb,ds-DNA,A-TG,抗透明带抗体等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有临床实际意义。2.通过给小鼠皮下免疫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片段,成功地建立了小鼠的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行卵巢早衰的诊断学及治疗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3.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均能显著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反应指标。且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4.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联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的效果并不优于上述两者的单独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