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味苦,性平,能解毒、祛风、治疗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等疾病。其种子苘麻子始载于《唐本草》,列为草部下品,称苘实,用于治疗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瘰疬。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各省区均产,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苘麻在民间应用广泛,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一丰富植物资源,本文对其茎叶进行了体内外抑菌、抗炎等药效学基础研究及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以庆大霉素作对照,醇提高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较好,抑制率分别为36.73%、35.90%和38.25%;正丁醇层对肺炎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抑制率为34.45%;水层对痢疾杆菌的抑制率为34.87%。体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茎叶醇提高剂量、水提高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较好,小鼠存活率均为50%;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醇提高剂量、水提高剂量和正丁醇层均较好,小鼠存活率分别为62.5%、50%和50%。抗炎实验结果表明,以空白组作对照,阿司匹林组、醇提高剂量、水提高剂量、乙酸乙脂层和正丁醇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54.81%,48.19%,37.98%,38.35%和43.01%。地塞米松组、醇提高剂量水提高剂量、乙酸乙脂层和正丁醇层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3.26%,53.96%,52.49%,54.13%和44.05%;对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3.26%,53.53%,55.70%,54.54%和48.64%。通过生药学研究,确定了苘麻茎叶显微及理化等鉴别特征。以总黄酮及芸香苷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生长期茎叶总黄酮及芸香苷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干燥失重确定了苘麻茎叶药材最佳采收期为8月上旬至中旬。采用HPLC法建立了茎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共计19个共有峰;运用"SPSS软件”对10个产地苘麻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10个产地药材分为2类,十个产地药材之间相似度均值在0.87左右,为控制苘麻茎叶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苘麻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