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以竹代木,将有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竹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竹材能够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的只有毛竹(Phgllochys heterocycla var pubscense)并且其利用率一般均在50%以下,而其它竹种还尚未大规模工业化利用。本研究在借鉴国外重组材的制造技术研究基础上,通过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达到全竹利用的目的。重点研究了重组竹材的单元制备技术,重组竹材的浸胶工艺、组坯工艺和热压工艺及其性能的测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竹束的加工效果的对比分析和竹束预处理的研究,得到碾压疏解机对竹束的加工效果最好;对竹束表面进行砂光处理,提高了重组竹材的力学性能,而对竹束进行高温炭化处理,降低了重组竹材的胶合性能。(2)通过对重组竹材浸胶工艺的研究,控制胶黏剂的固含量,竹束的浸胶量最易控制;浸胶时间的改变对竹束浸胶量影响较小;增大浸胶压力,可以较大的提高竹束的浸胶量;本试验范围内,随着竹束浸胶量的降低,重组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3)组坯竹束全部使用条状竹束重组竹板材的密度变异系数最小,混合使用条状竹束和片状竹束的次之,全部使用片状竹束重组竹板材的密度变异系数最大;提出了一种重组竹材板坯组坯装置和组坯方法。(4)竹种、胶黏剂固含量、热压温度和密度等对重组竹的物理力学性能具有明显影响。其中重组竹的密度影响最大,密度从0.83g/cm3增大到1.05g/cm3,重组竹材的各项力学性能也随着增大,密度与MOR、MOE、IB成抛物线关系。(5)利用本研究制备的不去竹青、竹黄的重组竹材的力学性能优于竹帘胶合板、竹材胶合板和其它三种重组竹材产品;本研究制备的重组竹材的耐循环水煮、干燥的能力优于其它三种重组竹材产品;循环湿热氙灯联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重组竹材具有一定的耐室外老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