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疮痂病(PCS)是由病原性链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导致块茎植物产生痂状病斑,使马铃薯质量显著下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但是马铃薯疮痂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已对马铃薯及其相关产业造成了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对采集于甘肃部分地区(武威、张掖、白银、平凉、天水、陇南)的马铃薯样品进行处理,分离得到链霉菌,进行致病性验证及生理生化检测,从而系统的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菌类型,为相关地区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有:在张掖、白银、平凉、天水、陇南、天水地区共采集了53个马铃薯样品。经过分离纯化,得到246株放线菌,其中含有致病性基因的链霉菌有67株,占全部链霉菌的27.24%。通过对致病基因岛(PAI)三个主要致病基因(txtAB、nec1、tomA)的PCR扩增检测发现,以上地区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PAI类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其致病基因类型分别为txtAB~+/nec1~+/tomA~+(65株)、txtAB~+/nec1~-/tomA~+(1株)和txtAB~-/nec1~-/tomA~+(1株)。经过16S rDNA测序并进行系统鉴定可知,张掖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galilaeus,武威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bobili、白银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bobili、S.galilaeus,平凉、天水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scabies、陇南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galilaeus。对分离出的部分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显示16#、73#、76#(txtAB~+/nec1~-/tomA~+)、93#、156#、214#菌株均能在小薯片上产生明显侵染现象,抑制萝卜苗的生长;而31#菌(txtAB~-/nec1~-/tomA~+)未产生明显侵染现象,在萝卜幼苗抑制试验中,对萝卜苗抑制率最低。本研究通过盆栽回接试验证明16#、73#、76#、93#、156#、214#菌均可使试验马铃薯块茎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156#菌处理组致病率最高,为97.03%,该菌致病性良好;31#菌处理组未见到明显病斑,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没有疮痂病致病能力。结合16S rDNA测序和生理生化试验,可以确定,31#菌为S.bottropensis,156#菌为S.bobili,16#、76#和93#菌菌为S.galilaeus;由于S.europaeiscabiei和S.scabies的16S rDNA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S特异性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确定73#和214#菌为S.scabies。
其他文献
狼疮脑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重病症 ,近几年来已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既归功于临床有效的治疗 ,又得益于充分的临床护理。本文通过对 9例狼疮脑的成功抢救 ,着重阐述在护理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对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牙或者前磨牙修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
介绍了应用SolidWorks对〈135〉型三螺杆泵中的主、从螺杆的建模,并通过VisualBasic 6.0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模拟加工过程中成型铣刀与螺杆的运动关系,实
目的:研究lipocalin家族成员NGAL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伊马替尼(imatinib)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针对NGAL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建立稳定干扰NGAL的细胞系。MTT法检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已是必然趋势。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应立足"三农",创新驱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本论述深入剖析了新形势下
随着校园信贷消费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信贷消费信用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校园信贷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我国信贷消费市场并不是特别成熟,大多提供校园信贷的企业的
比特币用户是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通过对比特币用户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特征变量、动机及内部组成、行为特征、意识特征5个维度进行详细统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