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受经济地理学者的重视,催生了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转向",网络演化与动因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还存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核心技术严重依赖于从西方国家进口,制约了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的特征与趋势,找出网络演化的动因,对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更迭迅速,技术创新推动作用显著。为了降低创新的风险,有关各方致力于推动主体间的合作创新。不少区域经济学者采用调研访谈、面板数据计算、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了创新网络演化动因、机理。本文在学习、归纳前人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相关理论,结合现状,采用社会网络指标、数学模型等分析手段,定量地刻画了我国光伏产业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演化过程,分析了其动力因子,为进一步丰富区域经济学创新网络的研究内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服务。本文利用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光伏产业数据库中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R、UCINET、ArcGIS等软件,从空间距离、产业链、企业集团、网络拓扑结构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采用ERG模型、SAO模型,找出了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演化的驱动因素;采用地理距离阈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了邻近性因子对创新网络发展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光伏产业创新网络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光伏应用产品、电站等产业链下游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创新主体合作意愿强烈,创新主体之间内部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集团内创新合作占据重要地位,大学和研究院重要性提升,网络"中间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创新合作主体间的空间距离不断增大,跨市、跨省合作占比上升;合作创新活动自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扩散,自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主体自身创新能力、组织邻近性对创新网络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而地理邻近性则通过其他维度邻近性间接促进创新网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