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菌素(coronatine,简称COR)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该物质应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农业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目前COR的产品只在实验室条件下极少量合成,使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制约COR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少高产的优良菌株,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用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COR高产菌株来提高COR产量,以期COR的生物合成尽早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本论文从实验室已有菌种中自然分离出优良的出发菌株,建立抗药性致死突变模型,以原生质体融合和平阳霉素诱变为育种手段,对COR产生菌进行融合和诱变处理,最终得2株COR高产菌株:即原生质体融合菌株S1893和平阳霉素突变株PWLⅢ-12。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采用稀释平板自然分离法,对现有菌株BCC 933、189、T1828进行自然分离,经摇瓶发酵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菌株产COR单位,根据三株菌产素频率分布情况,选择菌株189为供试菌株,进行摇瓶复筛,根据COR产量和性能稳定性,筛选出菌株189-20作为后续育种试验的出发菌株。采用最小浓度抑制法测定出发菌株189-20的敏感抗生素为卡那霉素,致死浓度为6μg/mL,建立了抗药性致死突变标记筛选模型。其次,以出发菌株189-20(带有6μg/mL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和谷氨酸缺陷性菌株A4.6.727(G1u-)为出发菌株,采用抗药性标记和营养缺陷型标记筛选目的菌株,经过溶菌酶的去壁处理和促融剂PEG的作用,最终成功筛选到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融合子S1893,其COR产量为308.5μg/mL,能力相对于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84.1%和519.0%,说明该筛选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再次,采用新型诱变剂平阳霉素为诱变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平阳霉素对于本实验出发菌株的最佳诱变剂量为浓度1.0mg/mL,处理时间6h,此时菌体存活率为70.5%,致死率即为29.5%,突变率达24.5%。经过多轮诱变试验,最终成功选育到高产突变株PWLⅢ-12, COR摇瓶发酵单位由107.0μg/mL最终提高到333.4μg/mL,产量提高了211.6%,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菌株PWLⅢ-12为遗传性能良好的COR产生菌。最后,对平阳霉素诱变高产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诱变剂对于冠菌素生成菌株生物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