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试论日本《帝国国防方针》的产生与修订(1907—1923)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ow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帝国国防方针》是记载日本国家战略的军事机密文件,由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及用兵纲领三部分构成,内容涉及国家目标、军备标准、作战计划等。它产生于1907年,历经1918、1923、1936年三次修订,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指导性方针。本文围绕《帝国国防方针》的制定及其修订,阐述了政府和军部、陆军和海军的关系,即——经济发展与军备扩充的矛盾,成为大陆国家还是成为海洋国家。  《帝国国防方针》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在继承明治初期日本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对外扩张进入了新阶段,为了明确战后经营的主要目标,日本于1907年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确立了作为大陆国家发展的“陆主海从”战略。这便与海军主张的“海洋国家论”产生了尖锐矛盾。同时,陆海军因为庞大的军备需求也与处于财政危机的政府产生了对立。因此,《帝国国防方针》的修订势在必行。修订后的1918年《帝国国防方针》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军事理论,统一了陆海军的国防战略,确立了“海陆并立”的战略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重新限制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美国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表面承认了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但实质上限制了日本海军的规模,招致日本海军内部“强硬派”对美国的不满和仇恨。由此日本海军主导修订了1923年《帝国国防方针》,并确立了以美国为主要假想敌国的“海主陆从”的战略思想。
其他文献
民族认同问题是近些年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希腊人与蛮族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蛮族观作为希腊人的一种文化观念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希腊人进行民族身份认同
11至12世纪,地中海地区各种势力纷纷崛起。西欧封建势力不断寻求扩张,阿拉伯人的辉煌逐渐被土耳其人取代。处于各种势力角逐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已日渐衰落,其内部矛盾重重,往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