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中纳米炭的应用方法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在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和剂量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染色示踪,对比不同浓度和剂量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染色后效果。  方法:  本实验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甲状腺患者。共有90例患者纳入实验,其中男性16例,女性74例,年龄24至68岁。随机分成4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或次全切术。术中,对组1患者,用1ml针管抽吸纳米炭混悬液1ml,先在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1/3处刺入固有被膜,在被膜下实质内进入一定距离,如果确认回抽无血,则分别注入纳米炭混悬液0.1ml;对组2患者,用2ml针管抽吸纳米炭混悬液1ml混合生理盐水1ml,共2ml,混合后用1ml皮试针头先在甲状腺叶上中下1/3处刺入固有被膜,在实质内分别注入纳米炭混悬液0.1ml;对组3患者,用2ml针管抽吸纳米炭混悬液2ml,用1ml皮试针头先在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1/3处刺入固有被膜,在实质内分别注入纳米炭混悬液0.3ml;对组4患者,用2ml针管抽吸纳米炭混悬液1ml混合生理盐水1ml,共2ml,混合后用1ml皮试针头先在甲状腺叶上中下1/3处刺入固有被膜,在实质内分别注入纳米炭混悬液0.3ml。术中观察染色所需时间、总用药量(支)。术后观察项目:1,术后第一天检测血钙浓度、PTH指标;2,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低血钙症状,如口唇四肢麻木针刺感;3,在切除组织中病理切片寻找有无甲状旁腺。  结果:  4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顺利恢复。4组患者术后第一天检测血钙浓度、PTH指标、术后48小时内发生低血钙症状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未找到误切的甲状旁腺。每点注射0.3ml纳米炭混悬液的患者(组3+4),其平均染色时间小于每点注射0.1ml的患者(组1+2),P<0.01,具备统计学意义。组3患者应用纳米炭原液每点注射0.3ml,每例患者用药2支,较其他3组患者用药量增加。  结论:  1)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淋巴趋向性强,能够清晰染色甲状腺及其引流区域淋巴结,而甲状旁腺呈“负染色”,可以在术中有效和特异的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2)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时,适当增加每点的注射剂量,使组织间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增大,能够更迅速地使甲状腺及其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染色,从而达到加快示踪淋巴结的目的;3)在增加注射剂量的方式下,应用生理盐水按1:1稀释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染色效果满足临床要求,控制了药品总用量,能够为患者节省费用。  意义:  寻找一种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药品消耗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染色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约30%-50%患者在卒中后逐渐出现以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情感障碍相关症状,即卒中后抑郁(PSD)1。PSD既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家庭的经济
目的:线粒体脑肌病的发病机制为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从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肌肉。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