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大小是该国综合实力强弱的充分表现,尤其是在开放的环境下,更能反映出该国经济贸易的成果,也有力的控制了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201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开始下降,2016年仍持续保持下降趋势,总体规模为30105亿美元,2017年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增加,总体规模达到31399亿美元。2015年我国实行了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机制,同时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开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了冲击,人民币的使用对部分替代了仅用外汇储备来结算,导致了后者的规模持续下降。我国的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仍在持续规划中,2016年人民币纳入SDR作为特别提款权的组成货币之一,这无疑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持续进行,外汇储备规模应控制在什么水平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摒弃了单纯地对外汇储备规模的需求的研究,而是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外汇储备规模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然后重点对比分析传统外汇储备规模需求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外汇储备规模需求,分别从交易性质方面的需求、偿债性质方面的需求、预防谨慎性需求和居民用汇需求等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阿格沃尔模型的构成上进行了改进,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得出对外汇储备规模需求最大的部分为预防谨慎性需求,占总体需求的一半以上。实证结果表明理论外汇储备规模需求高于现阶段我国现存的外汇储备规模,因此在接下来几年有计划性的增加积累外汇储备,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关键时刻,应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宏观审慎管理功能和外汇储备的“平准”功能。回顾本文,首先对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述,对研究外汇储备规模所使用的方法介绍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的说明。其次从基本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别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多种基本测量方法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阶段的状况。第三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入手,概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汇储备供给和需求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推行中新实施的政策对外汇储备规模新的作用。第四是通过阿格沃尔模型的改进,测算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汇储备的理论适度规模,通过占比、总量和趋势分析对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根据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际规模低于我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要加强贸易交往中人民币的使用,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器”的功能,在投资方面要谨慎使用,也要充分发挥其宏观审慎管理的能力和“平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