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把关的张力与限度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这一颠覆传统传播理念的媒介,已经深刻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惯例中。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交互性等媒介特质在展示巨大优势、给人们带来极大便捷和实惠的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理性与网络价值理性两种属性的内在矛盾的不平衡性发展,也带了网民社会隔离、网络成瘾、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媚俗之风盛行、网络隐私侵权、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等网络积弊。中国网络失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法律失范;2、网络伦理失范;3、网络价值失范;4、国际网络信息秩序失范。笔者分析网民的媒介参与心理,结合网络传播的实践经验,从谷歌退出大陆市场事件看待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势,吸取有关学者关于网络把关的相关理论精华,试图提出网络传播把关人的合力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网络进行把关。网络传播的把关人是指在网络传播系统之中,对传受者发布的新闻、信息、资讯、广告、娱乐等进行中继和过滤,并对传受者的思想和网络行为、媒介素养进行约束和塑造的人、组织或技术、制度、公德、体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网络传播的把关人可分为两大类:“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形的手”涵盖了网站采编人员、网民记者、意见领袖(网络推手)、网络个人、坛主(或称楼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其他参与网络传播以及网络活动的人和组织。“无形的手”包括网络传播所有制形式、网络传播技术、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网络伦理道德、网络传播秩序、网络文化认同、网络媒介素养、群体或组织属性与利益等方面。网络传播把关人遵循网络运行规律履行把关职责,需要恪守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人本与自由原则、拿来主义原则。构建国际视野下的互联网络传播把关体系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民族文化认同体系及网络道德认同体系;2、加快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3、发挥政府总调度室的功效;4、将网络传播系统的把关权集中于网站上面;5、着力研发融入价值理性的网络科技;6、保持网民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常态化;7、加快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综合网络多种把关要素,只有逐步提高“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把关”能力,才可以建构一种伦理和科技、信息和道义的互动平衡和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其他文献
1954年人们第一次提出了单纯二尖瓣裂的概念,这种无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只有二尖瓣裂的先天性心脏改变被称为单纯二尖瓣裂,前叶、后叶均可见。据统计单纯二尖瓣前叶裂发病牢
民族社会结构性差异是以民族为基本分野的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划分现象。通过对乌鲁木齐、阿图什和喀什等地不同民族群众的实地调查发现,新疆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产生
主题是文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思想的承载者,亦是读者情感的归宿。所以对一部作品的主题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
代孕,是指基于委托,通过人工辅助生殖方式由代孕母负责妊娠,分娩子女,在生产后由不孕夫妻养育的生育方式。代孕是人类辅助生殖方式的一种,代孕的进行需体外授精技术支持,其属
针对虚拟机的底层实现原理及相关实现过程,讨论了Java语言的跨平台原理以及相关工作机制,分析了JVM底层各数据区内存管理过程,阐述了JVM在Java语言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