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头鱼科鱼类隶属于鲈形目,隆头鱼亚目,多栖息于近岸岩石或珊瑚间,体色艳丽,多结集成群,以软体动物为食。中国产隆头鱼科鱼类有37属161余种。体型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体态的多样性以及体态特征的隐蔽性给隆头鱼科物种鉴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通过形态学和统计学来厘清隆头鱼科物种分类地位和起源非常困难。本研究测定了隶属于隆头鱼科普提鱼属的尖头普提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了其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同时我们基于17种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贝叶斯推断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结合松散分子钟推算了隆头鱼科鱼类的分化时间,期望能为隆头鱼科分子研究积累分子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测定了隆头鱼科普提鱼属鱼类尖头普提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尖头普提鱼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和编码基因排列与多数脊椎动物一致,较为保守。基因之间存在间隔和重叠现象,除了tRNA-Asn和tRNA-Cys之间相隔35bp以外,其它基因间隔一般都在1~7bp之间。隆头鱼科转运RNA基因(tRNA)除tRNA-Ser(AGY)基因缺少DHU臂结构,其余21个tRNA都能够形成三叶草结构。检测到轻链复制起始区(OL),并且能形成稳定的茎环二级结构的,识别出臂结构保守序列5’-GCCGG-3’。通过序列比对在尖头普提鱼中检测到终止序列结合区和CSB-1、CSB-2、CSB-3。(2)结合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的隆头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分析了16SrRNA、ND1、COI、Cytb和控制区(CR)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它们的碱基组成都具有高AT、低GC含量的特点;密码子第3位G碱基含量非常低,存在反G碱基偏倚分布现象。(3)基于17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运用贝叶斯法构建隆头鱼科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普提鱼属(Bodianinae)的尖头普提鱼先与拟隆头鱼属(Pseudolabrus)的西氏拟隆头鱼聚类到一起,并得到较高的后验概率支持,然后与白斑鹦哥鱼(Chlorurus sordidus)一起与海猪鱼属(Halichoeres)黑尾海猪鱼聚成一枝,最后再与属于唇鱼属(Cheilinus)的波纹唇鱼聚到一枝。这一结果能初步推断隆头鱼科普提鱼属和拟隆头鱼属鱼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36个编码基因序列采用松散分子钟估算结果表明,隆头鱼科鱼类可能起源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时段内,推测隆头鱼科鱼类是在寒冷的中新世进一步适应其生存环境而逐渐分化为具有现代特征隆头鱼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