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中西部,呈北东—南西走向,是饶阳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方向转向复杂地质背景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地质研究方面,斜坡带内各类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还不清楚;各类油藏的成藏机理及油气富集规律尚需研究。本论文以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解释、构造解析、平衡剖面、Allan图解、泥岩涂抹系数、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特征总结和构造演化分析,结合生储盖等条件分析了油气运移、成藏等规律,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蠡县斜坡断裂系统具有明显的分期、分带性,可将其划分为早盛早衰型、早盛晚衰幕式活动型以及晚盛晚衰型三期断裂。其中早盛早衰型断裂大多分布于斜坡北部,早盛晚衰型断裂分布于斜坡中部地区,而晚盛晚衰型断裂则全区分布。2、蠡县斜坡的构造变形受控于饶阳凹陷,构造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为断陷期,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为为拗陷期,第四系平原组沉积时期为区域热沉降期。3、高阳断层的侧向、垂向封闭性良好,封堵油气能力较强,使油气运移至此呈连片式分布,而大白尺断层侧向及垂向封闭性较高阳断层弱,油气可通过大白尺断层向高阳断层运移,在大白尺附近呈串珠状分布。4、研究区中南部“高水低油”复杂油藏分布特征是斜坡内带早期生成的油气进入浅层,随后通过连通砂体逐步向坡上运移的结果。5、建立研究区中南部油气成藏模式:来自坡下肃宁洼槽内的沙一下油源在斜坡内带通过断层及不整合面运移至沙二上、沙一及东营组等浅部地层,随后通过各层侧向连通砂体向坡上运移,并最终在大百尺、高阳断层附近聚集成藏,形成了以断鼻为主的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北部地区主要发育顺向断层对接供油及多元供油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