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类生活变迁给了我们增添了许多方便和快捷,但也掠夺了我们许多丰富心理感受的机会。对女性的重视不仅局限在婚姻家庭、教育、就业与参政等传统领域的性别平等,还逐步延伸到社会保障、身心健康等直接体现女性生活质量与性别安全的方面。女性在生理机能上与男性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女性拥有生育功能、哺育功能,则需要负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往往事业与家庭难两全,加上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孩子的因素很容易使得女性陷入事业的困境,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出现心理问题。2009年6月13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对中国四省63004个成年人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群中30天患病率高达17.5%,据此估算,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而精神障碍患者中女性偏多。而北京作为我国首府,是我国特大城市,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相对其他地域而言,生活在北京的女性压力自然较大,完善心理保健服务体系迫切而必要。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女性心理保健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该区女性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而女性心理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职能定位不清;相关组织机构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经费投入少;女性劳动力就业受限;相关基础女性公共设施少,如心理咨询室、妇女教育机构不足;部分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对文化学习培训热情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议包括: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健全宏观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即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予以促进和保障;北京市层面应在服务平台、运行机制、队伍建设、项目开展和典型示范等方面出台专门措施进行推动;丰台区层面则应从政策落实、制度管理、服务队伍配置、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