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秩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国际秩序更是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福祉。本文所研究的国际秩序的特性问题,就是从政治学中秩序的一般性原理出发,从权力与规则的视角对国际秩序的特性进行探究,进而对未来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从四个部分对国际秩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第一章从秩序的一般性原理出发,指明现有国际秩序研究中的存疑之处。以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各自的核心概念出发,强调单一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研究方法是带有局限性的。由秩序的一般性原理可知,秩序是权力与规则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状态。因而,对于国际秩序的探究,应当从权力与规则两个层面进行。第二章从权力与规则的视角对国际秩序进行理论分析。由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质,秩序要素(即权力与规则)在国际政治中发生了变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是一种私权力,来源于一国的综合国力,并且以实现该国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国际政治中的国际法是一种具有“弱法”性质的特殊法律体系,其对权力的约束能力较弱。因此,建立在私权力以及具有“弱法”性质的国际法基础上的国际秩序,具有稳定性差、公正性弱的特征。第三章从国际秩序的历史实证角度出发,对第二章中做出的推论进行证明。在对国际秩序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后,分别证明了国际秩序是一种公正性较弱的秩序,以及国际秩序是一种稳定性较弱的秩序。第四章探讨未来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与国际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从权力层面来看,国家权力在相互依赖中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公共权力”出现。从规则层面来看,国际法的强制性约束力增强。因此,国际秩序将出现稳定性提高、公平性增强的趋势。结语分析了国际秩序特征的阐明对中国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发展实力提升权力地位,增强发言权;二,积极参与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三,充分发挥作用,使秩序朝着公正性、稳定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