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是我国能源输送动脉,在其快速发展以及早期管道的老龄化之际,管道事故也在急剧增加。事故发生时,管道抢险人员则承担着控制事故险情、修复管道缺陷的艰巨任务。由于管道的抢险作业过程极具专业性、技术性与风险性,一旦抢险人员存在失误行为,导致应急处置不力,便可能引发危害性极大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问题。因此,急需对抢险人员的作业可靠性进行研究,从人员作业的可靠性角度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故。本文以西北石油管道维抢修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抢险作业过程实际,论述了抢险工艺过程及其危险性,对作业事故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抢险实际调研确定了抢险人员自身和外界情境条件两个层面的可靠性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可靠性因素关联性进行分析。在抢险人员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结合评价目的,从人员、技术设备、组织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下设33项指标的可靠性评价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建立的灰色-模糊评判模型对公司的抢险人员可靠性程度进行评判,引入贴近度法处理综合评价集B得:向量B与模糊等级v2的接近度(0.8638)最大,即所评价的抢险人员可靠性程度为良好。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明确该公司抢险作业系统的突出与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从改善敏感性因素和评价等级低的因素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建议。该评价体系不但对维抢修公司抢险人员可靠性评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高危作业人员的可靠性评价工作也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