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籽粒中锌、铁浓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玉米自交系CO109、旅28、陈322、琼51为供试材料,设置吐丝期去除穗上部叶、去除穗下部叶和保留所有叶片3个取样处理,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吐丝后锌、铁吸收与分配上的差异,解析高锌铁与低锌铁自交系籽粒中锌、铁的主要来源。同时采用籽粒锌、铁浓度差异显著的自交系NXR9(高锌铁),NXR190(低锌铁)为亲本,构建BC1、BC2、F1、F2群体;对P1、P2、BC1、BC2、F1、F2六世代群体吐丝后叶片和籽粒锌铁浓度、积累量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自交系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同一部位叶片中锌、铁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吐丝期的同一叶位,籽粒高锌铁自交系旅28、CO109的叶片锌、铁浓度显著高于籽粒低锌铁自交系陈322;与保留所有叶片植株相比,去除功能叶并没有影响原籽粒锌、铁浓度,籽粒高锌铁自交系仍显著高于籽粒低锌铁自交系。2.不同玉米自交系各部位叶片成熟期锌、铁积累量比吐丝期均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增加,籽粒低锌铁的自交系陈322增加幅度要大于籽粒高锌铁的两个自交系。吐丝后锌、铁在籽粒和叶片的分配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籽粒高锌铁自交系CO109和旅28向籽粒分配锌的比例均超过75%,显著高于籽粒低锌自交系;而低锌自交系陈322只有42.7%的锌分配给籽粒,大部分累积在叶片中。与锌不同,籽粒低锌铁自交系琼51向籽粒分配铁的比例超过50%,显著高于籽粒高锌铁自交系;而高锌铁自交系CO109只有18.9%的铁分配给籽粒,大部分累积在叶片中。而去除功能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籽粒锌、铁的积累量,其降低的幅度因基因型不同而异。籽粒锌、铁浓度高的自交系其籽粒中的锌、铁累积量低于籽粒锌、铁浓度低的自交系。3.施锌与未施锌环境下,玉米叶片和籽粒中锌、铁浓度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遗传率较大,以主基因控制为主,且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其中,施锌环境下,叶片和籽粒锌、铁浓度F2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75%、41.98%和73.38%、59.44%,主基因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未施锌环境下,叶片和籽粒锌、铁浓度F2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59%、68.89%和71.78%、74.25%;控制叶片锌浓度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控制叶片铁浓度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籽粒锌浓度的主基因中1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1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籽粒铁浓度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4.施锌与未施锌环境下,玉米叶片和籽粒中锌、铁积累量均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遗传率较大,以主基因控制为主,且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其中,施锌环境下,叶片和籽粒锌、铁积累量F2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59%、50.53%和90.31%、97.98%;控制叶片锌积累量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铁积累量的主基因中1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和1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籽粒锌积累量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铁积累量的主基因是1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和1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未施锌环境下,叶片和籽粒锌、铁积累量F2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83%、71.47%和97.96%、93.15%;控制叶片铁累积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籽粒的主基因是1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和1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综上,玉米籽粒锌、铁积累来自后期根系对锌、铁的吸收,不是叶片中锌、铁的再转移;与籽粒低锌铁基因型玉米相比,籽粒高锌铁基因型玉米中锌向籽粒分配比例高,而铁向叶片分配比例高。在施锌肥与未施锌肥环境下,玉米叶片和籽粒的锌铁浓度、积累量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且以主基因控制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主基因间存在互作。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等遗传参数不同锌环境下有所差异,受施锌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