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家兔颈总静脉移植至颈总动脉后随时间变化的再狭窄程度,以及阿加曲班预防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效果和对静脉桥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含量的影响,初步明确阿加曲班预防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方法:将3月龄20只家兔体重为2.5kg-3.0kg,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5只,每组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行自体同侧颈总静脉移植至颈总动脉制作动物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A、B两组给予同剂量注射生理盐水,C、D两组动物均于术后第2天起每天连续静脉注射阿加曲班(0.667ml/kg/d);分别于术后第14天处死A组和C组所有动物、第28天处死B组和D组所有动物,切取移植静脉桥,行组织切片若干,HE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PP)测量术后14天、28天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测定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表达,用IPP软件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间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含量PI值进行统计分析,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A、B两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动物血管内膜、中膜厚度较A组动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动物血管内膜、中膜厚度较D组动物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静脉桥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I值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静脉桥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I值明显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动物静脉桥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I值较D组动物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A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内膜PCNA PI值较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D两组比较,B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I值较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建立颈总静脉移植至颈总动脉能成功造成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静脉移植后,随着时间推移,移植后再狭窄的程度越严重。2.应用阿加曲班能早期延缓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展,使用超过一定时间后再延长治疗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3.阿加曲班能抑制移植后静脉桥血管内PCNA的表达,可能是其延缓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展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