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的代谢途径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其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株真菌,在不同条件培养下,可以产生不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一系列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及先导化合物是从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发现。本研究对一株渤海来源曲霉Aspergillus sp.ZA-01进行不同发酵条件筛选,得到了两种产氧杂蒽化合物较多的发酵方式(固体发酵:100 g大米,100 mL水,NaNO3 0.3 g,KH2PO4 0.1 g,MgSO4·7H2O 0.05 g,NaCl 0.05 g,FeSO4 0.01 g;液体震摇发酵:去皮土豆100 g,葡糖糖10 g,500 mL H2O,海盐16 g,30?C,150 r/min蔗糖3.0 g,海盐3.3g,pH=7.3),对这两种发酵方式进行大规模发酵,并对各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分离。从两种发酵方式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得到16个异戊二烯氧杂蒽(C-4具有萜类衍生侧链)单体化合物(116),其中18,1012为新化合物,16个化合物的结构区别在于C-14,C-15,C-20以及C-25位的取代基及构型的不同。它们的平面结构和相对构型通过1D和2D NMR、MS数据确定。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柔性侧链,使得异戊二烯氧杂蒽中C-14和C-15构型的确定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本研究采用三种手性光学方法(ECD,ORD和VCD),并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手段,以确定异戊二烯氧杂蒽类化合物中C-14和C-15的绝对构型。该研究表明,可以联合采用一种以上手性方法作为灵活分子立体化学表征的首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IC50值为1.1μM;7对溶微球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MIC值为0.78μg/mL,10显示出较强的弧菌活性分别为抗副溶血性弧菌(MIC=1.56μM),鳗弧菌(MIC=1.56μM)和溶藻弧菌(MIC=3.12μM)。此外,本研究还从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中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的单体化合物(1724),该菌株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1D和2D NMR光谱解析确定。综上,本研究从渤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ZA-01中分离得到了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运用光谱学方法及量子化学算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抗菌活性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某些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活性,这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化合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