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著名戏剧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从戏剧创作之初就坚持“戏剧是诗”的观念,他的戏剧,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戏剧诗性的典范。本文以他戏剧的三部代表性作品:早期的《马里亚娜·皮内达》(1927),后期的《血的婚礼》(1933)与《叶尔玛》(1935)作为切入点,探讨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加西亚·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在两方面的表现:戏剧中的语言与意象。洛尔卡戏剧有着诗性的语言,而这主要体现在剧本中的人物台词方面,具体表现在潜台词、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停顿。除了戏剧语言,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还表现在其所建构的意象方面。在洛尔卡戏剧中,随处可见具有象征性特征的意象,比如:月亮、水、花朵和金属等等。此外,洛尔卡戏剧中的人物也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最具代表性的是莱奥纳多与叶尔玛。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洛尔卡戏剧所包含的诗性特征。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加西亚·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的成因,从西班牙的斗牛文化与吉普赛文化、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文学环境、洛尔卡的成长环境与其在艺术领域的个性探索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这些原因对洛尔卡戏剧创作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本文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加西亚·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所包含的意义。洛尔卡通过《马里亚娜·皮内达》、《血的婚礼》与《叶尔玛》三部剧作展现了当时西班牙乡村妇女真实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人民贫苦而受压迫的生活,揭示出整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