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虽然一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基本无症状或有仅有轻微不适,但在一些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可继发胆道炎症和其他严重症状。如果对有症状性胆管结石的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很可能进一步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随访发现,半数以上的胆管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症状,且2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另有研究表明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每年患胆绞痛的风险约为1%,患症状性胆总管结石的风险约为0.2%,患胆源性胰腺炎(GSP)的风险约为0.04%-1.5%。因此对于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极为重要。虽然先进的诊断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临床导向的方法仍然是最重要的,对于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不典型的临床症状都应得到鉴别。在胆总管结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中血清碳水化合物抗原19-9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已有相关研究报道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会异常升高,且在继发胆管炎的患者中可升高至1000U/ml以上。但目前关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与患者胆道炎症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与患者胆道炎症水平之间的关系,明确CA19-9在胆总管结石这一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资料本研究共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08月至2018-08月年收治的13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并且所有纳入的患者都没有恶性肿瘤病史及其他胆道相关疾病病史。这些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的诊断都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术中检查证实。患者入院当天,我们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WBC计数、CA19-9水平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临床数据和信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仍然是诊断胆管炎的重要手段,胆管炎的诊断方法:(A)临床症状表现包括(1)胆道疾病相关病史;(2)发热和/或寒战;(3)黄疸;和(4)腹痛(右上腹或上腹部)。(B)实验室数据包括炎症和肝功能障碍的证据。(C)影像学表现包括胆管扩张或病因学证据(经B超或MRCP证实为结石)。根据WBC计数将135名胆总管结石患者分组,依据WBC水平分为(3.5-9.5×109/L和≥9.5×109/L)两组;然后我们使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CA19-9水平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根据患者是否继发胆管炎将患者分为单纯结石组和胆总管结石继发胆管炎组,依据两组患者CA19-9水平与WBC水平建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从而绘制出ROC曲线,因此也就可得出各标志物的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分析方法分别分析CA19-9与性别、年龄、WBC、总胆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由卡方检验可得出各组间患者的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528>0.05)。相同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5)。本研究中收集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1/4、3/4)表示;通过秩和检验(p=0.017<0.05),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因为两组CA19-9水平也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继续采用秩和检验评估两组间CA19-9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WBC计数与CA19-9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这WBC与CA19-9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r=0.255;p<0.01)。经过诊断试验发现,CA19-9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95%CI:0.953-1.000),59.54 U/L阈值诊断准确率最高,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3.5%,而WB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95%CI:0.594-0.775),8.9×1 09阈值诊断准确率最高,灵敏度为65.5%,特异性为68.8%。进一步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19-9与白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1.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高低可能代表着胆总管结石患者自身的炎症水平高低。较高水平的CA19-9可能预示着更高的炎症状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可能是预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潜在有用生物标志物。因此,CA19-9水平升高应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患者发生急性胆管炎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进展,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