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的13.26%是60岁及以上人口,其中总人口8.87%是65岁及以上人口,均比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有较大提升。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过程中,研究发现约1/6的老年人有意愿并继续从事着各种工作。老年人的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及老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老年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就业政策提供参考。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论文的研究框架及方法。第二章就有关就业方面的概念和相关的经济学原理进行阐述,对我国老年人口就业现象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对实证检验中选取的变量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就实证检验中所用到的数据进行描述,对Logit模型的推导过程及应用方法进行阐述。第四章主要对计量软件所得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就前面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并就“延迟退休”单独进行了讨论。通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统计数据,选取了可能影响老年人就业的各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老年人是否就业作为被解释变量,从17425个数据中选取了1240个有效数据对影响老年人就业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t二元离散回归模型对问题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对回归结果分析,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受教育水平与就业意愿呈正相关,年龄和是否领取养老金以及婚姻状况与就业意愿呈负相关,而女性比男性老年人更倾向于就业,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比非农业户口老年人就业意愿更强烈。这些影响因素表明我国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在制定老年人口就业政策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征和现实需要合理开展对老年人口就业的指导,不搞一刀切和以点概面;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让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年人真正投入到深化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就业政策,让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得到很好的统一,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也惠及广大老年人口,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心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