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开采沉陷预计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方法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采沉陷地层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是三维地学模拟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它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数据管理、图形可视化和实体内容分析等工具结合起来,用于地层分析的技术。通过地层三维可视化,形象展现地质体及其形态构造和地下资源开采情况,增强开采沉陷的直观性,从而减少由于开采沉陷而使施工面临的巨大风险。随着GIS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开采沉陷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面向开采沉陷预计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在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方面的开发成果。论文主要面向开采沉陷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针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现象,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基本思想,把岩层与地表移动视为一个随机过程,给出不同条件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公式,为开采沉陷预计的三维地学模拟与可视化建立了计算模型。  (2)提出了一个多层DEMs及似三棱柱体混合的三维地层模型(DEMs-STP),该模型使用多层DEMs构建地表及分层地质界面,使用STP构造层间地质体,兼顾了面体信息的准确表达。  (3)基于DEMs-STP混合模型,改进了地层剖切算法,在数据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建立了新的拓扑关系,对模型切割重新进行了调整。  (4)基于 IDL和.NET平台建立了一个三维建模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基本的三维地质体的旋转,移动操作以及关键地质信息(切片、等值线)的提取;重点在于用户交互的设计,很好的加强了用户体验。在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三维模型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关键三维地质信息的提取。
其他文献
智能交通监控技术一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进步。随着交通部门对执法依据品质要求的提高,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行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的确立
随着传感技术和微电机系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监控移动日标的应用中,移动传感器网络比静态传感器网络更有优势。在移动传感器网络巾,如何保证网络的
对于各职能部门使用的纸质或电子文档形式的预案,不便于统一管理、查阅,在预案使用时不能够达到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需要的预案及内容。在预案管理系统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预
近几年来,光电技术以及指纹采集仪器和方法都有巨大进步,高分辨率的指纹识别成为可能。高分辨率指纹特有的指纹第三层汗孔特征,不仅具有唯一性,而且其数量庞大,形状不一,还可防造假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导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具完成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可以极大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的网络应用的出现,互联网用户由单纯的“读”网页,向“读、写”网页,共同建设互联网发展,由此网上产生了大量带有用户主观感情的数据,从这些带有主
随着Internet的普及,Web服务已经应用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运作中。Web服务是一种具有自包含、模块化和松耦合等特点的新型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eb发布、查找和调用。随着Web服务的兴
煤矿采场顶板赋存条件的复杂性,使现场设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复杂的顶板运动特点,作出针对性的控制设计。因其采场的复杂性使得研究岩层运动及其控制的很多成果仅限于经验状态,难
从样本中提取规则进而进行构建模糊分类器是一种有效的建模方式。Wang-Mendel(WM)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方法从数据中直接提取模糊规则。WM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的特点。但
现如今,针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多部门参与的应急联动系统在不断发展完善,而负责将经营过程计算机化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也在不断进步发展。目前,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理论研究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