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流行性感冒是由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 EIV)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目前马流感病毒分为两个不同的亚型,分别是H7N7亚型病毒和H3N8亚型病毒,由这两个亚型引起的马流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30年来,世界各国所暴发的马流感均由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所引起。H3N8亚型马流感的频繁暴发,对养马业,尤其是赛马业危害严重,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7年,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等暴发了马流感疫情,我国新疆以及华北地区也暴发了类似马流感的疫情,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华北地区分离到了一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本研究在病毒分离鉴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马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马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可能性以及疫苗对马流感的预防效果,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对2007年华北地区马群中暴发的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测定了不同代次的鸡胚传代病毒对马致病性和致病性差异分子机制的探讨与分析。从发病赛马中分离到1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分离毒株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属于美洲谱系病毒,为马源H3N8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命名为A/Equine/Huabei/1/07(H3N8)。利用F2代分离病毒,采用喷雾的方式以约5×106.7EID50/匹的剂量感染12个月~20个月龄的马,建立起以持续性发烧和流水样鼻汁为主要症状的马流感发病模型。F3、F4、F5和F10代病毒对马的致病性逐渐减弱,不能用于发病模型的建立。采用RT-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成功地获得F2、F3、F4、F5和F10代毒株的基因组序列。F2代-F5代毒株之间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率均为100%,而F2代~F5与F10代核苷酸的同源率均为99.90%,氨基酸的同源率均为99.80%;变异位点在核苷酸第539位,在此位点上F2代~F5代毒株核苷酸序列为A(腺嘌呤),而F10代毒株为G(鸟嘌呤),这一核苷酸位点的变异导致氨基酸159位(阅读框176位)抗原位点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由F2代~F5代毒株的N(天冬酰胺)变为F10代毒株的酸性氨基酸D(天冬氨酸)。HA基因的变异初步解释了毒株致病性减弱的主要分子机制。(2)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分离毒株对不同品种犬的感染性研究,对马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提供了试验数据;用分离的A/Equine/Huabei/1/07(H3N8)毒株,经滴鼻感染途径分别以1.0mL或2.0mL(106.7EID50/条或2×106.7EID50/条)的接种剂量人工感染灵缇犬和比格犬。结果表明试验用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仅能引起犬轻度的上呼吸道病变,多数感染犬排毒且血清学检测抗体阳转,但感染犬无异常临床症状。此研究证实目前我国分离的马源H3N8亚型流感病毒能够感染犬,但可能暂时不会对犬类的健康构成威胁。(3)利用分离的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初步研制成功H3亚型马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利用铝胶佐剂制备了H3N8亚型马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经豚鼠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铝胶佐剂副反应轻。分别用F6、F8和F10代次的病毒制备了马流感灭活疫苗,经豚鼠和马的免疫试验证实,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马和豚鼠免疫后均能产生较高的HI抗体,而且豚鼠和马之间的HI抗体效价具有较好的平行关系,豚鼠可以作为马流感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替代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