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滑运动作为我国体育新兴运动项目,已越来越受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所青睐,轮滑运动在广州市中小学中日渐发展,而相关的科学研究却跟不上其发展步伐。出现的一些损伤事故,这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不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也将因此面临消极影响。因而迫切需要对广州市小学轮滑运动损伤加以研究,以客观地把握发展现状,为学生安全、放心的参与轮滑运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本文能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州市15所小学中参与轮滑运动的学生及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体育教师和体育主管部门、校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广州市小学参与轮滑运动的现状及参与轮滑运动的风险因素。通过统计处理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小学轮滑运动中,男生的损伤率略大于女生,损伤的学生中,人均损伤率为1.76次;损伤部位以下肢位的膝、小腿与上肢位的手指、前臂为主;损伤的类型依次为擦伤、扭伤、拉伤、划割伤为主。损伤场合与之对应的是:扭伤--体育课,拉伤--校外活动,挫伤--家/宿舍,擦伤--家/宿舍,划割伤--家/宿舍,骨折--校外体育活动。学生主要集中在下午进行轮滑运动,损伤在与之对应的时间段也会增加;六成以上的学生出现以擦伤为主的轻度损伤,不到三成的人出现以划割伤、拉伤为主的中度损伤,只有少部分人出现以脱臼、骨折为主的重度损伤。 (2)小学轮滑运动风险的学校层面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因素、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风险因素、场地设施与医疗保障因素。其中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风险因素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风险、教学技术风险、心理状态风险三方面;场地设施与医疗保障主要有运动场地设施规划与设计欠缺、运动器材设施与设备管理不完善、学校缺少专门处理运动伤害事故的医疗人员、学校紧急处理能力不足为主。 (3)学生的个体内在因素包括风险认知能力、技术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四个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学生的技术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技术运用不熟练或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的心理因素则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紧张害怕恐慌的心理状态有关;生理因素则由身体过于疲劳与体力不佳或旧伤未痊愈构成。 (4)小学生轮滑运动的外界环境因素由装备因素与天气条件构成。护膝、护掌、护肘与头盔的配戴与否将直接影响损伤发生的严重程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与阴雨、打雷等自然天气间接提高轮滑的安全隐患;不可避免的意外碰撞事故将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 (5)小学生参与轮滑活动风险的预防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是预防风险发生的预防措施;二是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的风险转移。风险的转移主要由学校通过专门的保险机构,对学生的意外损伤及风险事故进行投保,达到转移风险损失。风险预防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b.学校加强安全教育; c.树立正确的非体育学科教师风险认知观; d.提高体育教师责任心,提升业务水平; e.端正体育教师教学指导思想; f.重视学生的体质状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g.提高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h.重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