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尺骨冠状突的解剖形态,测量其解剖数据;2.根据解剖数据制作袢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I、II型骨折,3.术后进行手法按摩及中药熏洗,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 1.收集成年患者(16岁以上)正常肘关节CT资料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0.66],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上分别测量冠状突高度(B)、尺骨近端在冠状突处的厚度(A)、冠状突近似弧形部分的半径(R)、弧形对应的角度(α)、冠状突高度25%处冠状突宽度(C)、50%处的宽度(D)、冠状突基底部长度(E)、冠状突近端到冠状突最高点的距离(F)、冠状突最高点与冠状突最近端连线和冠状突基地夹角(β),以及冠状突基底部宽度即冠状突最外侧点到最内侧点的距离(G)。男性B=18.80±2.16mm,A=35.44±3.54mm R=12.88±1.46mm,α=141.51±13.44°,C=17.17±1.96mm,D=20.80±1.75mm,β=29.96±4.24°,E=39.74±4.92mm,F=35.10±5.21mm,G=25.98±4.51mm,女性B=17.27±2.42mm,A=32.44±3.80mm,R=11.64±1.42mm,α=139.40±12.53°,C=13.60±2.36mm,D=17.06±2.03mm)β=30.95±4.41°,E=35.05±4.88mm,F=30.24±4.27mm,G=21.62±2.12mm。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根据测量结果制作特定袢钢板治疗冠状突骨折患者30例.纳入标准为:a.MorreyI、II型骨折患者;b.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患者;c.闭合骨折患者;d.无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排除标准:a.开放性骨折;b.不能耐受手术者。本次研究30例病人,男性18例,女性12例,MorreyI型22例,II型8例。年龄19-64岁,平均39.7岁。车祸伤24例,摔伤6例。其中单纯冠状突骨折6例,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脱位7例,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及桡骨头骨折,即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7例,均为闭合损伤,所有患者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4天,平均2.8天。所有患者入院行常规患肢血供及神经检查,行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肘关节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对伴有肘关节脱位患者急诊行肘关节手法复位,支具固定,消肿治疗。术前常规行抗感染治疗。术前均提前制作袢钢板,术中直接使用。术中选用肘外侧Kocher入路及肘后入路。 3.术后3天嘱托患者开始行主动活动,包括肘关节伸直、屈曲,前臂旋前及旋后,肩关节外展、内收、前伸及后屈等。术后一周开始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中医手法按摩,按摩肘关节周围肌肉,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及前臂肌群。肘关节附近曲池、尺泽、小海等穴位,配合揉、拿、按、滚等手法,每天两次,每次三十分钟。术后两周拆线,拆线后1周开始每一位患者进行中药上肢洗剂熏洗,方剂为:当归、川芎、威灵仙各12克,桂枝、姜黄、海桐皮各15克,伸筋草、三棱、莪术、独活、地龙各12克,水煎三十分钟,每天2次对上肢进行擦洗,每次30分钟。术后3天、1月、3月、6月行肘关节X线复查,术后第三天行肘关节CT复查,记录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袢钢板固定是否出现移位,骨折是否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末次复查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尺骨冠状突在16岁以后形态不在发生变化,男性与女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异。冠状突I型骨折块为男性宽9.94mm,长7.17mm,高4.7mm;女性宽8.76mm,长13.6mm,高4.32mm。II型骨折块为男性宽19.87mm,长20.80mm,高9.4mm;女性宽17.57mm,长17.06mm,高8.63mm。 2.30例应用袢钢板治疗的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所有患者在随访中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未出现袢钢板内固定失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2.4周,所有患者未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浅部感染,经抗感染与换药后得到痊愈。2例出现肘关节僵硬。 3.经过术后中医手法按摩及中药熏洗,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屈曲为115-135°,平均120°,伸直为0-10°,平均5°,前臂旋前为45-80°,平均65°,前臂旋后为70-100°,平均85°。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其中优22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为90%。 结论: 1.尺骨冠状突形态男、女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同性人群冠状突结构无统计学差异。 2.根据测得解剖数据制作的特定袢钢板,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在固定骨折时增大内固定与骨折块接触面,内固定更加稳定牢靠,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 3.术后肘关节中医手法按摩及中药上肢洗剂熏洗,有利于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的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