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规癖是动物表现的重复、不变的行为模式,并且不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功能,是动物行为的一种异常表现,多见于集约化生产条件下。许多学者认为行为规癖是动物的一种慢性应激综合症,并将其作为评价动物福利状况的指标。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为规癖的表现是遗传上的倾向性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母猪行为规癖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的比较全面和充分,遗传因素影响研究较少。本实验探索遗传因素对行为规癖影响的可能性。 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藕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常痛觉阈的维持和应激时的抗痛、正常情绪的维持和应激时情绪的调节以及“奖赏”行为与行为的自我强化起到重要作用。行为规癖作为受多基因座位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不仅受微效多基因的影响,也可能受一个或几个主基因的影响。本实验选择μ和κ阿片受体基因作为行为规癖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行为观察试验和分子标记手段—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结合数量遗传学方法,计算和推断阿片受体基因变异对行为规癖表现的影响,探讨μ和κ阿片受体基因是否为影响行为规癖表现的主效基因;并采用RT-PCR结合巢式PCR的方法检测候选基因在不同猪种的表达特性。实验结果如下: (1)限位栏环境下,母猪表现出多种类型的行为规癖,观察期内行为规癖(包括坐立、针对饲槽、啃栏和无食咀嚼)表现出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 (2)产次对行为规癖的表现有一定影响。经产母猪的行为规癖表现(包括坐立、针对饲槽、啃栏和无食咀嚼)都显著高于初产母猪。 (3)不同品种母猪在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观察期内杜洛克品种趴卧行为、针对饲槽行为、啃栏行为和无食咀嚼行为都显著低于大白品种和长白品种,而站立和坐立行为显著高于大白品种和长白品种。大白品种的无食咀嚼行为显著高于长白,大白品种和长白品种的其他行为比较结果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说明行为规癖表现的倾向性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4)μ和κ阿片受体基因突变位点产生的不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品种有关。本实验用8对引物通过PCR-SSCP的方法对猪的μ阿片受体基因的5′UTR区域、整个编码区和3′UTR区域进行扫描,在编码区发现5个多态位点(GenBank登录号:AF521309)。用3对引物通过PCR-SSCP的方法对猪的κ阿片受体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扫描,发现1个多态位点(GenBank登录号:AY130756)。突变位点并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属沉默突变。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1)。μ阿片受体基因在杜洛克猪中趋于纯合保守,长白猪中变异也相对较小,而在大白猪中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κ阿片受体基因在杜洛克猪种中表现较大的变异性,在大白猪种中变异相对较小。 (5)行为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坐立行为和针对饲槽行为外,其余4种行为性状(趴卧、站立、啃栏和无食咀嚼)分别与不同基因型相关,并且基因型与生理阶段对行为规癖的表现存在互作效应。结合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规律,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土学位论文推测p和x阿片受体基因与行为规瘤表现有重要联系。 (6)采用 RT-PCR结合巢式 PCR方法对 1日龄的大白品种和杜洛克品种的阿片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p和。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广泛而不均一分布。卜阿片受体基因在丘脑、下丘脑、桥脑、垂体、海马、额叶皮质、纹状体和小脑都有表达。以阿片受体基因在丘脑、下丘脑、桥脑、垂体、海马和小脑部位有表达。不同脑区的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存在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