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双轮驱动,党内法规是政治保障,国家法律是法律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内法规是反腐的利器,也是中国反腐倡廉的优势所在。随着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推进,从党内法规的视野强化高校腐败治理,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与其他领域相比,高校腐败现象,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深入研究高校腐败现象,把握高校腐败规律,是高校腐败治理的前提。本文从腐败现象的本质入手,对高校腐败的概念作了界定,认为高校腐败是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滥用和对高校公共资源的非规范使用。研究发现,高校腐败现象严峻复杂,集中体现为:腐败数量多发、腐败重点突出、腐败危害巨大。关于高校腐败的原因,从党内法规的视角来看,党员个人、党组织、党内法规三个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党员个人党内法规理论修养缺乏、自律意识差,对党内法规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党组织责任意识不强,党的建设弱化、管党治党宽松软,党内法规源头教育不到位、监督不落实、惩治不及时;三是党内法规体系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纪法不衔接、配套不完备,造成执行中的困难。高校腐败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党内法规视野下的高校腐败治理,需要从党员个人、党组织、党内法规三个方面共同推进,最终达到"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治理成效。党员个人层面,强化党内法规理论学习,将党内法规内化于心;提升党性修养,培养规矩意识,让党内法规外化于行。党组织层面,一是要健全教育机制、完善教育过程,构筑源头防腐机制;二是要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党内民主监督、规范纪检专职监督、提升巡视监督力度,构筑不能腐的立体监督机制;三是强化问责处分,推动责任担当,构筑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党内法规层面,一是完善党内立法,规范法规体系;二是推动纪法衔接,保障纪法有效运行;三是健全配套保障,提升法规执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