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柏参氧化锌糊剂对亚急性湿疹豚鼠抗炎及水通道蛋白3(AQP3)、丝聚合蛋白(FLG)表达的影响,探讨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抗炎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分子生物学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每组8只。正式实验前一天,除空白组外,将其余3组豚鼠背部脱毛,面积约为2cm×2cm。实验当天,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移液枪涂抹5%DNCB丙酮溶液25ul于豚鼠背部致敏。2周后,每只豚鼠右耳内侧涂0.1%DNCB丙酮溶液100ul作为激发,每周重复上述激发过程1次,共连续激发4次的方法建立亚急性湿疹模型。于第4次激发72h后,除空白组外,各个给药组外用相应的药物,每日2次,连续14天。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豚鼠,用棉签擦去右耳药物,各组分别取6只豚鼠并立即沿豚鼠双耳耳基线完整剪下双耳,用8mm打孔器取得豚鼠右耳组织,注意取材时须保持耳片部位一致,精确测量豚鼠右耳肿胀度,再将各组豚鼠右耳组织分别放置于已配制好的组织标本固定液固定,作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计算真皮浸润炎症细胞数,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QP3、FLG的表达水平;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造模成功后,豚鼠肉眼下耳廓皮损改变具有亚急性湿疹皮疹的特征,表现为红肿明显、小丘疹、渗液、轻微糜烂、血痂、抓痕、部分表面粗糙干燥、上覆鳞屑。治疗14天后,模型组的皮损改变不是很明显,柏参氧化锌糊剂组与艾洛松组红肿明显减轻,血痂脱落,皮肤略粗糙部分可见色素沉着,肉眼观察基本接近正常皮肤。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角化不全,角质层下少量或较多棘细胞或基底细胞变性或坏死,间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有出血,红细胞渗出;与模型组相比,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不同程度增厚,间质内偶见极少量炎细胞散在分布;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较薄,未见明显增厚,间质内可见极少量炎细胞浸润。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肿胀度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肿胀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内炎性细胞密度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内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AQP3蛋白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AQP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FLG蛋白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FLG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柏参氧化锌糊剂能使亚急性湿疹皮损基本消失,起到治疗作用。2、经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后右耳组织内表皮增厚、炎症反应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提示柏参氧化锌糊剂有抗炎的作用。3、经柏参氧化锌糊治疗后肿胀明显减轻,提示柏参氧化锌糊剂有消肿的作用。4、经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后AQP3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FLG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结果显示柏参氧化锌糊剂可能是通过下调AQP3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FLG蛋白的表达来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