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c events,TEs)是溃疡性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肠外表现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Es与UC患者外周血处于高凝状态有关,本研究旨在研究UC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对比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新技术TEG两种方法检测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价值及分析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对UC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提高警惕,为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检测、预防血栓形成和预防性抗凝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一、UC患者合并血栓的调查分析: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UC的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就诊期间血栓筛查、预防及血栓事件的信息。二、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检测方法评估: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及门诊就诊的UC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例为5:1。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常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PLT);TEG包括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FBG反应时间(K)、凝血指数(CI)、凝固角(Angle角)、最大振幅(MA)。任一方法检测结果为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者,需完善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胸腹部增强CT检查。试验组均需完善电子结肠镜和病变肠粘膜病理检查,以病检发现病变肠粘膜血管微血栓形成作为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金标准。同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还需完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评价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TEG检测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价值和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UC患者合并血栓的调查分析:1、研究纳入UC患者402名,有29.83%患者接受血栓相关检查,包括D-Di、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血管CT成像,2.49%患者接受血栓相关预防治疗。2、共8名患者发现血栓,其中1名患者为多发血栓形成,总计血栓事件9例,其中VTE8例,DVT6例,PE2例,动脉血栓1例。以DVT最为常见,占66.66%,其次是PE占22.22%。血栓事件发生率为44.77/10000 人·年,VTE 发生率为 39.80/10000 人·年,DVT 发生率为 29.85/10000人·年,PE发生率为9.95/10000人·年,动脉血栓发生率为4.98/10000人·年。二、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检测方法评估:1、本次试验组共入组10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2例,对照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2、与对照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和TEG检测对比,试验组凝血功能明显异常,R、K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Angle、MA、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FBG、D-Di、FDP、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Ⅲ低于对照组(p<0.05)。3、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血液高凝转态的试验组有50例,TEG检测出血液高凝转态的试验组为28例,符合金标准诊断为血液高凝状态的试验组为30例,对照组两种方法均未发现血液高凝状态。试验组中两种检测方法任一检测到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完善四肢及颈部多普勒血管超声、胸腹部CT均未发现血栓。4、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试验组血液高凝状态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3.89%,阳性预测值为48%,阴性预测值为88.46%,准确率为68.63%,漏诊率为20%。TEG检测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93.06%,阳性预测值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90.54%,准确率为88.24%,漏诊率为23.33%。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范围、疾病程度、糖尿病、糖皮质激素、结肠手术史、血栓史、吸烟均是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1、我院UC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为44.77/10000人·年,以DVT最常见,其次为PE,不低于既往国内外血栓事件发生率的报道,血栓筛查及预防性治疗普遍率较低,应加强对UC患者血栓筛查及预防性抗血栓治疗。2、UC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于正常人,处于血液高凝状态。TEG检测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但两者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漏诊率相差不大,TEG可作为临床上检测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一种可靠方法。3、疾病程度、病变范围、糖尿病、糖皮质激素、结肠手术史、血栓史、吸烟均是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OR>1),UC患者病变范围越广、疾病程度越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