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污染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长期滞留在环境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污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有机氯农药属于高残留、高毒害农药,是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农药类型。作为杀虫剂和防腐剂曾被长期使用的五氯酚(PCP)在氯代酚中毒性最大,因此,其在水体、土壤等介质中的吸附行为一直受到环境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采自海南的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旱地土壤(HNL)和湖南长沙的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茶园土(CSR)为材料,室内模拟研究了淹水条件下向PCP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乙酸钠(NaAc)、葡萄糖(Glu)、草酸(Oxa)等电子供体对PCP降解的影响,比较了上述不同电子供体在异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差异,以寻求合适的污染土壤改良剂;以及利用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铁,进一步添加过氧化氢使发生类芬顿反应,氧化降解PCP,并探索了该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CP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提供实践依据。实验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2种土壤经1:1(W/V)土水比淹水厌氧培养后,pH、Eh值均明显降低,对于HNL土,PCP污染土壤的pH和Eh比清洁土壤的下降幅度更大,尤其是草酸处理。而CSR土下降不明显,但草酸处理的pH、Eh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在淹水条件下,添加电子供体后,2种土壤铁还原速率和产量各不相同,HNL土样大小顺序是:+Glu>+Oxa>+NaAc>CK,CSR土样大小顺序是:+Oxa>+Glu>CK>+NaAc。而在PCP污染土样中,草酸处理的Fe(Ⅱ)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PCP还原脱氯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用的几种电子供体中,以草酸处理时PCP的降解效果最为明显,在6d培养时间内,HNL土样PCP去除率达34.8%,PCP的降解动力学常数k值由0.0241上升到0.0537,增加了1.23倍,半衰期减少到12.9d,氯离子浓度从23.41mg/L增加到32.43mg/L。CSR土样PCP去除率则达50.1%,k值从0.0597增加到0.1035,上升了0.73倍,半衰期减少到6.7d,氯离子浓度从16.62mg/L增加到31.26mg/L。4)过氧化氢氧化降解PCP的最佳初始土水比为1:1(W/V)。最佳反应时间为50min。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越低,PCP的降解效率越不明显,反应速率越慢,在1:1淹水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30%的过氧化氢降解效果较好。土壤中PCP初始浓度越高,其降解速率就越低,当土壤中PCP初始浓度为2g/kg、6g/kg、10g/kg、16g/kg时,经1h处理后降解率分别为86.3%、66.3%、47.8%、15.5%。5)过氧化氢的用量与土壤pH值和PCP降解率之间有显著关系(p<0.05),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要大于pH值;反应时间与PCP降解率之间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p>0.25)。当向5g含10g/kg PCP污染土样中添加过氧化氢6mL,pH为7.26,反应时间为5mmin时,PCP降解率最高为21.9%。6)还原脱氯过程中产生的游离铁及酸性环境,可以启动类芬顿反应,且对PCP氧化效果明显。2种土壤经淹水添加草酸厌氧培养6d后,PCP去除率分别达35.3%(HNL)、48.7%(CSR),基本进入稳定期。添加过氧化氢后,反应进行1h时土壤中PCP去除率分别提高至63.7%(HNL)、81.4%(CSR),并达到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