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历史考察(1898—1931)——以戏园、电影院为中心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激发了哈尔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因素,使其迅速由萧瑟渔村质变为国际性大都市。近代哈尔滨的崛起,源于中东铁路的修筑,但更重要的是移民涌入后增加的发展动力。移民是近代哈尔滨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来源,为城市文化发展带来了新鲜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俄国入侵殖民的同时不自觉的将西方文化注入哈尔滨;另一方面,关内移民将传统文化带入哈尔滨。两种类型的移民使近代哈尔滨城市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城市容纳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要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城市公共空间就是为了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求而产生。近代哈尔滨戏园、电影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存在是物质性的。当人这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加入后,在戏园、电影院内演绎出了纷繁复杂、悲喜交加的社会现实。在近代哈尔滨戏园、电影院中活动的社会主体主要有管理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管理者主要是监控日常演艺活动,收纳捐税;经营者则是绞尽脑汁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获取利润;使用者主要是受用戏园、电影院的娱乐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等。  近代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西文化和政治活动的较量场。近代哈尔滨戏园、电影院展现出城市文化中西融合的一般特征,反映出城市管理的政治复杂性,描绘出市民公共社会生活的一般日常情景。
其他文献
《青鹤》半月刊创办于1932年11月15日,到1937年7月30日因抗战爆发而停刊,总计刊出114期,历时近5年。其主编(兼社长)为陈灨一,江西新城(今黎川)人氏,参与编务的是一群大抵与其志趣
学位
自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危机,而基督教却在此期间迅速发展,并于公元313年获得合法地位。作为外来宗教,基督教本是帝国宗教中的“异端”,但它日益挑战罗马传统宗教的“正统”
学位